孫思邈(541-682,有爭議,請參考文中“年代之爭”目錄),趙婧花垣(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唐代醫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為“醫聖”。
西魏七年(541),孫思邈出生在壹個貧農家庭。他從小就才華橫溢,長大後開始喜歡道家和莊子的學說。隋煬帝開元年(581),孫思邈隱居在陜西鐘南山,並逐漸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孫思邈非常重視民間醫療經驗,積累訪問並及時記錄,最終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配合朝廷開展醫療活動。慶祝建安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壹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老多病,請回故鄉。永春元年(682),卒。
第二,人物的生活
有才華的
孫思邈生於西魏七年(541)。他自稱“年少時受盡風寒,屢建醫門,財盡矣。”孫思邈小時候求知若渴,知識面很廣,但後來生病了,經常找醫生治療,花了很多錢。因此,他決定成為壹名醫生。
孫思邈是個好讀書又聰明的年輕人。七歲就認識壹千多個單詞,每天能背幾千字的文章。據《舊唐書》記載,西魏大臣杜·非常器重孫思邈,稱他為“聖子”。18歲時,他決心學醫。“他是相當開明的,他受益於他在國內外生病的親戚和鄰居。”20歲時,他就能在侃侃談論老莊學說,並精通道教經典。他被稱為“聖童”,並開始對待他的鄰居。
在南方行醫
北周景帝年間,隋文帝掌朝政,稱孫思邈為大夫。孫思邈無心仕途,認為做高官太世故,不能隨意接受,壹心從醫。
隋開帝元年(581),孫思邈隱居太白山。他壹方面努力學習醫學著作,另壹方面親自采藥,研究藥理學。我認真研讀了《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等古代醫學書籍,廣泛收集民間流傳的方劑。我熱心為人治病,積累了很多寶貴的臨床經驗。
從理論到實踐,他從實踐經驗中提煉新的醫學研究成果,畢生致力於撰寫醫學著作《千金方耀》和《千金方毅》。
應要求進入北京。
唐太宗即位後,把孫思邈叫到北京,做他的老師長安。當他看到壹個七十多歲的人看上去、看上去、走路都像個少年時,他印象非常深刻。他說:“所以,有辦法的人真的值得尊敬!仙門、廣成子這樣的人,本來就存在於世間。怎麽會是空話?”唐太宗想冊封孫思邈為太尉,被他拒絕了,他還是回到鄉下給百姓治病。?
公元659年,唐高宗第四年,孫思邈被派往帝都給醫生提建議。這次雖然留在了長安,但還是不肯做官。因為心地善良,他推薦了徒弟劉神威,說徒弟好學,年輕有為。高宗同意後,立即安排劉神威進入帝國醫院。?
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老多病,請回老家。高宗皇帝特意送給他好馬和其他東西,以及已故的鄱陽公主的住所。當時的名人如宋、、陸等都很尊敬孫思邈,並以老師的身份侍候他。
退役五站
孫思邈壹生致力於寫書。晚年隱居在家鄉京兆花園(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潛心於五臺山(王耀)。直到白壽的年齡,他從未發行這本書。唐永春元年(682),孫思邈去世,享年142歲。留下遺囑:薄葬,不要在陰間燒那些紙糊的物件,祭祀時不要宰殺牲畜。?
擴展數據的主要成就
孫思邈不僅擅長內科,還擅長婦科、兒科、外科和五官。中醫首次倡導設立單獨的婦兒病治療科室。他在著作中首先論述了婦兒醫學,說明是“尊根之義”。
他非常重視婦幼保健,著有《婦人方》三卷、《小兒方》二卷,居《千女方》之首。在他的影響下,後世的醫學工作者普遍重視婦科和兒科疾病治療技術的研究。
孫思邈非常重視疾病的預防,強調預防為主的觀點,堅持辨證施治的方法。他認為如果人們善於照顧生活,他們就可以免於疾病。他提倡個人衛生和運動保健,提出了食療、用藥、養生、滋補、保健相結合防治疾病的思想。
孫思邈非常重視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研究。他對腳氣病做了詳細的研究。首先,他建議用古柏果皮煮粥是可以預防的。所選用的治療腳氣的藥物富含維生素B1,效果非常好。在長期的實踐中,孫思邈還總結出了治療痢疾、絳蟲、夜盲癥等疾病的具體藥方。
孫思邈在太白山居住期間,親自采集藥材,研究其藥性。他認為及時采集草藥極其重要。早期,草藥的潛力得不到發揮,後期,草藥的潛力被耗盡。根據豐富的制藥經驗,確定了233種中草藥的適宜采收期。
孫思邈對針灸也有很多研究,他寫了《唐明針灸地圖》,把針灸作為藥物的輔助療法。他認為“良醫之道,必先診脈方子,然後針灸,內外互助,病必醫。”積極倡導疾病的綜合治療。
孫思邈在學醫的過程中,將硫磺、硝石、木炭混合成粉末,用來點燃煉丹。這是我國現存文獻中最早的火藥配方。他在《單晶硫磺覆蓋法》壹書中描述了硫磺覆蓋火的制作方法。?
孫思邈還總結了好醫生的診斷方法:“膽欲雖大,心欲卻小,智欲雖圓,行為卻方。”。“大膽”就像壹只木筏。
在臨床實踐中,孫思邈總結出“阿是穴”、“痛為焦點”等許多寶貴經驗,用動物肝臟治療夜盲癥,用羊甲狀腺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用奶、豆、糠預防腳氣。
對於孕婦,建議住處幹凈安靜,保持心情舒適,分娩時不要緊張;對於寶寶來說,建議餵奶要定時定量,平時要刮風下雨,衣服不能穿太多。這些主張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孫思邈對古典醫學有著深刻的研究,非常重視民間驗方。他壹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針灸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我國醫學史上的先河,特別是在討論醫德、提倡婦科、兒科和穴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