鬯薹鼉是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釀黑黍而成。
按古老的習俗,每次祭禮結束後,都要開宴飲酒,而酒帶來的熱烈、興奮,把整個祭祀活動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使人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滿足。
特別是酒精可以使人的大腦抑制功能減弱,從而進人壹種神誌朦朧的虛幻狀態。在科學知識缺乏的時代,這種虛幻的狀態被認為是與神祇祖先溝通的境界,正是人們企望的,所謂“酒可通神”是就是由此而來的。
因為用酒祭祀有這些特點,所以《尚書酒詰》中說,酒,原來是為祭祀而釀造的。在今天,壹般說酒算不上什麽特別珍貴的食品,大概也沒有多少要利用酒去“娛神”與“通神”,但凡有拜神活動時,仍少不得酒,壹方面由於它是壹種傳統的習俗,另壹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酒可以帶來熱烈與歡樂。
拜神中不僅要用酒,據記載有時用量也很大。如甲骨文中就有壹次用壹百鹵鬯酒進行祭祀的記載。用酒量的大小,恐怕與祭祀的規模,主要是參與祭祀的人的多少有關。
擴展資料:
相關成語解釋
1、匕鬯無驚
拼音bǐ chàng wú jīng
釋義形容法紀嚴明,無所驚擾。同“匕鬯不驚”。
2、神流氣鬯
拼音shén liú qì chàng
釋義形容精神氣息流暢通達。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徒哀切《集韻》堂來切,?音臺。蕓薹,菜名。
又草名,夫須也。《韻會》通作臺。《陸璣詩疏》臺,莎草也。《謝朓詩》連隂盛農節,薹笠聚東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