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戰國策 燕策二》是什麽?

《戰國策 燕策二》是什麽?

《戰國策》***有33卷,其中卷二十九題目叫燕壹,卷三十題目叫燕二,卷三十壹題目叫燕三。後人也有把燕壹、燕二、燕三叫做燕策壹、燕策二、燕策三的。

《戰國策·燕策二》是壹篇受君王懷疑之後自我辯解的雄辯,雖然有些委婉,甚至飽含了委屈,但說理清澈、論辯有力,壹片忠心和光明磊落充滿在言語之中。

1、原文:

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曰:“臣之行也,固知將有口事,故獻禦書而行曰:‘臣貴於齊,燕大夫將不信臣;臣賤,將輕臣;臣用,將多望於臣;

齊有不善,將歸罪於臣;天下不攻齊,將曰善為齊謀;天下攻齊,將與齊兼臣。

臣之所重處卯也。’王謂臣曰:‘吾必不聽眾口與讒言,吾信汝也,猶__者也。上可以得用於齊,次可以得信於下,茍無死,女無不為也,以女自信可也。’

與之言曰:‘去燕之齊可也,期於成事而已。’臣受令以任齊,及五年。齊數出兵,未嘗謀燕。齊、趙之交,壹合壹離,燕王不與齊謀趙,則與趙謀齊。

齊之信燕也,至於虛北地行其兵。今王信田伐與參、去疾之言,且攻齊,使齊犬馬_而不信燕。今王又使慶令臣曰:‘吾欲用所善。’王茍欲用之,則臣請為王事之。王欲釋臣任所善,則臣請歸釋事。臣茍得見,則盈願。”

2、譯文:

蘇代從齊國上書燕昭王說:“我這次來到齊國,本來就知道有人會在燕國進我的讒言,所以臨行之前給您呈上書信:‘如果將來我在齊國得到顯貴的地位,燕國士大夫就再也不會信任我;如果我的地位卑賤,他們就會看不起我;如果我受到重用,他們會怨恨我;

齊國對燕有什麽不友好的地方,他們又會歸罪於我;若是天下諸侯不進攻齊國,他們又將說我蘇代壹心為齊國打算;若是天下諸侯進攻齊國,他們將和齊國壹起拋棄我。我的處境有累卵之危。’

大王對我說:‘我壹定不會聽信那些閑言讒語,我將會斬釘截鐵、毫不動搖地信任妳。請記住,最主要的是在齊國能夠得到重用,其次是在下邊的群臣中獲得信任,即使最不理想,只要死不了,還能幹妳想幹的事,聽憑妳的自信力去辦吧。’

大王又和我說:‘離開燕國到了齊國就好辦了,只期望事情能辦成功就行。’自從我受命出使齊國,至今已有五年了。其間,齊國多次發兵侵地,但都從未曾圖謀燕國。齊趙兩國的邦交,時好時壞,時分時合,燕國不是聯合齊國圖謀趙國,以離間齊趙的關系;

就是我暗地裏使燕國幫助趙國圖謀齊國,以促成燕國的計謀。然而齊國依舊信任燕國,以致齊國北部邊境不設防線,用那裏的軍隊去攻打別的國家。

近幾年以來大王聽信田伐、繰去疾的話,準備進攻齊國,而使齊國大為戒備而不信任燕國。如今,大王又派盛慶告訴我說:‘我要任用合我心意的人在齊國工作。’假使大王真想任用那樣的人,那麽請讓我為大王去輔助他。

如果大王真要罷免我而專任所謂合意的人,那麽請讓我回國後解除職務。假如我能夠見到大王,也就心滿意足了。”

擴展資料:

1、編者簡介

劉向(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

原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末年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漢皇族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

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治《春秋_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劉向歷經宣帝 、元帝 、成帝三朝;

歷任散騎諫大夫、散騎宗正、光祿大夫等職。曾屢次上書稱引災異,彈劾宦官外戚專權。成帝時受詔命校書近20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其子劉歆續成。

官終中壘校尉,故又世稱劉中壘。劉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經傳 、 諸子和詩賦。典校時,又撰有《別錄》。其後,劉歆以《別錄》為基礎,撰成《七略》,這是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原書已佚。

東漢班固因《七略》而成《漢書·藝文誌》,從中可以見到《七略》的梗概。據《漢書·藝文誌》載 ,劉向有辭賦33篇 ,今僅存《九嘆》壹篇,見於《楚辭》。劉向的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

2、《戰國策》

《戰國策》是壹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遊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壹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戰國策》曾被斥之為“邪說”、“離經叛道之書”。“《戰國策》基本上自成壹家。其道德哲學觀多取道家,社會政治觀接近法家,獨與儒家抵牾不合,因而為後世學者所詬病。”

作者並非壹人,成書並非壹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

有東漢高誘註,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註。吳師道作《戰國策校註》,近代人金正煒有《戰國策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校註》。

百度百科-《戰國策·燕策二》

百度百科-《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