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含是東晉頗有成就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地理學家,尤其在唐宋時期,名氣非常之大。他的《湘中記》(又稱《湘中山水記》三卷),是東晉地記的早期代表作,詳細記述了湖南的山川、特產、民俗、古跡等,成為後世修誌的範本。《湘中記》也是古代衡陽最早的文學作品,文辭優美,句式參差,語調抑揚,清麗空靈,藝術表現力強,尤其以山水描寫見長,為中國山水散文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全書雖佚,但內容廣為古籍征引。他的《更生論》是古代湖南最早的哲學著作,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著作,針對當時關於神滅和神不滅的爭論提出了樸素的唯物論,闡述了萬物更生的原則、規律及其性質,反映了特定時期的思想交鋒,被稱為“括囊變化,窮極聚散”的佳作。
《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羅含詞條這樣介紹他
羅含(293~369) 字君章,號富和,東晉桂陽郡耒陽(今湖南耒陽市)人。曾祖羅彥,蜀漢建興時為臨安太守。祖羅仁,官光祿大夫。父羅綏延熙時為滎陽太守。含幼喪父母,依叔母朱氏成人。年輕時博學能文,不慕榮利。荊州刺史三次召其為官,均辭不就。後楊羨任荊州將,慕其才學,引薦為新淦主簿,再三推辭不允才就任。不久,調任郡功曹敕史。東晉鹹和九年(334),荊州刺史庾亮推薦含為江夏從事,江夏太守謝尚誇其為“湘中之琳瑯”。未幾,升任荊州主簿。征西大將軍桓溫到荊州後,任含為征西參軍,後轉任荊州別駕,升宜都太守。桓溫稱含為“江左之秀”。含寫得壹手好文章,被朝廷征召為尚書郎。永和十二年(356),桓溫封南郡公,任含為郎中令。不久,朝廷又召含入都為正員郎,升散騎常侍、侍中、廷尉,轉調長沙相。含年老辭官歸裏,朝廷加封為中散大夫。“及致仕還家,階庭忽蘭菊叢生,以為德行之感焉。”(《晉書?文苑傳》)所撰《更生論》為古代湖南最早的哲學著作,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著作。所著《湘中記》(又稱《湘中山水記》)三卷,是東晉地記的早期代表作,也是古代衡陽最早的文學作品,尤其以山水描寫見長,為中國山水散文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全書雖佚,但內容廣為古籍征引。
以上為有關簡介,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