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體內有火,怎樣才能快速瀉火?

體內有火,怎樣才能快速瀉火?

“火氣大”這句話就像炙夏的孿生兄弟,人人耳熟能詳。反應在身體上,如口幹舌躁、長面皰、嘴破等等。更常見的是,心煩躁怒、情緒起伏大。

為什麽夏季特別容易煩躁?從中醫的角度看,夏季屬火,陰虛陽亢,陽亢火氣就大,表示內裏(軀殼裏)熱量高,當陰陽不平衡,身體和心理健康將受到影響。

人們從事夏季養生時,通常只註意生理方面的調養,情緒養生經常被忽略。如何降低心火,讓情緒穩定下來,格外重要。

該睡不睡肝火旺

中醫師認為,經常作息顛倒、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11點至淩晨1點,是臟腑氣血流動的時間。這段時間,血回流到肝臟準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等於強迫肝繼續分解工作,能量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臟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氣虛體弱。

中醫藥古籍“內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銳,就是這個道理。

運動量別太大

盡量從事溫和運動,太激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於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

不吃太“濁”食物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濁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體重量,精神昏沈。中醫古籍記載,“常吃水裏遊的傷精,吃地上走的傷氣,吃天上飛的會傷神”。料理方式也盡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熱量高應少吃。

少吃冰涼食物

從情緒養生的觀點來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欲,而是要能完美駕馭大起大落的情緒。

我們以為冰涼食物可以降溫,卻忽略了體內溫度更高(有時高達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體內澆,五臟六腑可受不了。

要消暑又鎮定神經,不妨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過,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開水。體質屬熱而虛的人,不妨食用銀耳、蓮子或百合等涼補,祛熱補氣。

先“氣和”再“心平”

中醫養生很註重“氣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活動能量,身心獲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靜下來。

養身也修性

養生專家都強調“身心要雙修”,當身體不好易影響心理,心理壹急躁,身體就慢慢衰弱。

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情緒比較能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