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習俗文化有:吃團圓年夜飯(除舊迎新,吃團圓飯。互敬互愛使壹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掛燈籠(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營造壹種喜慶的氛圍。)、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貼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燃爆竹(燃放爆竹,以嘩嘩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貼窗花、祭祖、貼年畫、守歲等。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作為壹個闔家團聚的日子,全國各地的人都會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關於除夕的習俗,可謂非常豐富。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汙水、燈油於地等。除夕大家都有“守歲”的習俗,守歲當天忌倒垃圾,倒汙水,忌過早睡覺,進餐時忌諱有人串門。
除夕的節日淵源:
歲除,是歲末除舊布新的日子。除夕,即歲除之夜,它與歲首(新年)首尾相連。舊歲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換新歲了,故俗以為除夕。除夕作為年尾的節日,源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布新、祭祀祖先風俗,歲除之日是傳統的祭祖節。古籍中有講到: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們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壹種傳承孝道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