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拍馬屁真的和情商有關?

拍馬屁真的和情商有關?

拍馬屁,來源於元朝的歷史典故,用於諷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的行為。本來是壹個貶義詞,然而如今卻成了職場生活必備技能。形形色色的人各出奇招,巧舌如簧,集“拍馬屁”之大成。都說"拍馬屁“是情商高的人的專利,拍馬屁真的和情商有關嗎?

拍馬屁的淵源

拍馬屁來源於元朝文化。壹說蒙古族的壹般百姓人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以解決行路、運輸等問題,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有時人們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說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壹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壹說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往往是壹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贊美,就是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這是因為誇贊的話是不壹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壹樣的。這就是“拍馬屁”的由來。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國,建起了元大都,他們的文化也就逐漸滲透到漢文化中,“拍馬屁”壹詞也就流傳下來。也有人說實際上拍馬時決不能拍馬的屁股,但由於漢人很少騎馬,就把“拍馬”想象為“拍馬屁”了。至於馬屁股到底能不能拍,尚無定論,總之不要拍到馬蹄子上就好了。

《官場現形記》第四五回:“帳房師爺因為他時常進來拍馬屁,彼此極熟,不好意思駁他。” 清 秋瑾《演說的好處》:“這種最上等的人,腐敗不堪,今日迎官,明日拜客,遇著有勢力的,又要去拍馬屁。” 管樺 《清風店》二:“她鼻子這麽壹哼,傻小子 陳貴 便立刻跟著拍馬屁。”

拍馬屁的民間趣聞

從前,塞外有個財主,買到了壹匹好馬,心中非常高興。於是就請自己三個女婿來喝酒。酒過三巡,財主從馬廄裏牽出寶馬,讓三個女婿作詩來贊美這匹駿馬。

三個女婿為了討好老丈人的歡心,紛紛搜腸刮肚,尋覓佳句。

不壹會,大女婿走上前來朗聲道:“水面置金針,丈人騎馬到陰山。來去數百裏,金針尚未沈。”財主聽了連連稱好。

二女婿不急不忙,壹字壹句的念道:“火上放鵝毛,丈人騎馬到余姚,來去數千裏,鵝毛未被燎。”財主聽罷大喜。

這時候輪到三女婿了,三女婿天資愚鈍,急得不知說什麽才好,雙手在寶馬的屁股上只拍,寶馬被拍得不耐煩了,放了個屁。三女婿靈機壹動:“馬兒放個屁,丈人騎馬去會稽,來去數萬裏,屁門還未閉。”老財主聽了哭笑不得。

拍馬屁”的來歷有三種說法。壹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壹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贊壹番。可見,“拍馬屁”是壹種風俗,並無貶義。

然而趨炎附勢者看到權貴策馬而來,不管其馬優劣如何,便爭著拍馬屁股恭維壹番:“大人的好馬,大人的好馬!”於是“拍馬屁”成了巴結討好、阿諛奉承的同義詞,貶義色彩甚濃。

有人編了本書,叫《馬屁大觀》。選註者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諸子、筆記小說等近百部古籍中選取關於“拍馬屁”的材料數百則,集“拍馬屁”之大成。“拍馬屁”拍到什麽地步呢?讀來令人惡心。北齊時,成武帝的寵臣和士開得了傷寒,醫生告訴他應服“黃龍湯”。此湯何物?大糞是也。和大人面露難色,當時正巧有壹文人在場,便自告奮勇地說:“大人,此物甚易服,讓在下先為您嘗嘗。”說完,壹飲而盡。

不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人擅長“拍馬屁”,老外也愛“拍馬屁”。英國有位叫施滕格爾的專家,就著書傳授拍馬秘訣:要隱約含蓄和恰到好處。真是經驗之談,因為中國早就有句俗語叫“馬屁拍在馬腿上”。討好人不到位,反而沒有落好。

千萬別以為只有小人物會“拍馬屁”,施滕格爾說,當代政界領袖精通此道者亦大有其人。舉的例子是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華盛頓,初會布什,事後布萊爾說:“他確實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還形容布什“很能幹”、“很聰明”。

有人說,中國人的“拍馬屁”跟上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習語apple-polish(擦蘋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百六十行,如今又添了壹行。哪壹行?拍馬屁。據說在日本東京,有兩個年輕人把為別人提供奉承服務變成了職業,說白了,不就是靠“拍馬屁”為生?而且他們的生意越做越火,因為天下就有這樣的人,他們說:“雖然聽幾句恭維話要交錢,但我仍然很高興。”

拍馬屁的價值

人生在世,絕無孤立存在,總得與人相處,怎麽可能避免拍馬屁呢?無論是誰、無論如何也跟拍馬屁脫不了幹系。拍馬屁,是我們生活中的壹種常識性行為,是情感上不想做、實際上不得不做的事情。所有曾經標榜自己為人正直,從不溜須拍馬的人,都是五十步笑百步,是自以為是的清高,是掩耳盜鈴的自欺欺人。任何人都有權利表明他是不喜歡或不善於拍馬屁者,任何人卻不能堅持說他是個從來不拍馬屁的人。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然而馬屁背後藏著的貓膩,妳知道嗎?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論語》)孔子這話,聽起來雖然是給那些當權者提醒,給他們指壹條明路,希望他們能夠“以德行來治理國家”,但後面兩句的馬屁性質實在太明顯了。只要做到了,“就跟天上的北鬥星壹樣,在那兒待著,群星自然就會圍繞環抱著妳。”

有人說古代有史官、諫官、諍官,個個鐵骨錚錚,決無諂媚之態。其實不然,大史家司馬遷是沒有拍漢武帝的馬屁,那是因為他們倆有仇,漢武帝把人家給“宮”了。相反,看看司馬先生吹捧項羽的話吧,馬屁震天響。至於唐魏征、明於謙等千古明臣,別的不說,只壹句“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有史以來最肉麻的馬屁,不也是每壹天都喊上好幾回嗎,而且喊得那麽由衷,那麽爭先恐後,生怕皇上不了解自己的拳拳之心。

除去謅笑脅肩、撮臀捧屁的身段,還有能識人意的聰明,湊趣奉承的話語。

至於我們,普通大眾,更是天天跟馬屁混跡壹起、打成壹片、習以為常。我們必須面對父母。我們必須面對老師。我們必須面對領導。我們必須面對壹切比自己地位的人。這個時候,馬屁卻是壹件很有效的攻心武器,應用得當,百試不爽。

就在這人人都在拍馬屁,人人都會拍馬屁的的環境裏,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拍馬屁這個行為本身卻不斷的被所謂的正人君子詬病,甚至將對馬屁的批判寫在教科書裏,昭示後人。

拍馬屁真的和情商有關?

拍馬屁究竟是壹件多麽有趣的事情,吸引萬眾壹心?使大家孜孜不倦、推陳出新、層出不窮的拍著?

馬屁不是隨便拍拍就可以的,馬屁不是背誦幾十個華麗到肉麻的辭藻就可以的,馬屁和燒香不壹樣,心誠也是不壹定靈的。

首先,需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享受馬屁當然是精神層面的需求,非物質性的。物質再豐富也是有規律可循、有門類可分的,大不了現金,能夠代替壹切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就難了,絕對壹個人壹個樣,而且壹個階段壹個樣,甚至壹天壹個樣。拍馬屁,不花功夫徹底了解對方,非拍到馬腿上不可。現如今,深刻的了解壹個人有多難?大家心照不宣。擡望眼,看看高高在上的領導,他老婆未必真正懂得他,而我們,不得不嚴格要求自己:超越他的老婆!

實現了這樣的超越,拍出的馬屁才可能初見成效。

其次,因地制宜、見機行事。馬屁且不可想當然、隨性而拍。盡管人人都享受被拍的快感,但沒有人願意背負喜歡馬屁的惡名。所以,該拍時壹定要拍,不該拍的時候千萬忍住,稍有閃失,前功盡棄。

第三,信誓旦旦、自圓其說。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多少也有壹些過人之處,馬屁聽得多了,多少也有了壹些辨別能力。於是,拍馬屁的難度增加了嗎?回答是:沒有。關鍵在於拍馬者自身的態度,妳要用妳的自信去推動去支持妳拍出的馬屁,妳說得理直氣壯、大義凜然,連妳自己都相信了,還怕對方不信?

馬屁拍得好,的確也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整天誇領導想百姓之所想,誇得他實在不好意思了,不也能夠給我們多發點福利嗎。整天誇有錢人慈悲為懷,不也能給需要幫助的人捐些善款嗎。整天誇某導演德藝雙馨,最後他不也就不忍心使用“潛規則”了嗎……

不應該談“馬屁”即色變。應該充分認識到“馬屁”的能動性,拍馬屁拍出了其內在的藝術性,就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馬屁了。

獲取更多知識,關註美唄APP(ID:meibei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