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謠言,殺了太子申生,並派人逮捕了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聽到這個消息,逃離了晉國,把這件事忘記了十多年。
歷經千辛萬苦,重耳來到了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將來會有很大的成就,於是用國禮迎接他,把他當作尊貴的客人。
壹天,楚王設宴款待重耳,兩人聊了聊,氣氛非常融洽。突然,楚王問重耳:“如果有壹天妳回到晉國成為君主,妳該如何報答我?”重耳想了壹會兒,說:“美麗的女人在等著妳,珍貴的絲綢,妳有大量的珍稀鳥類的羽毛,象牙皮革,甚至更多的在楚。晉王有哪些稀有物品?”楚王說,“妳的兒子太謙虛了。說了這麽多,妳應該給我看點東西吧?”重耳笑著回答,“多虧了妳。如果我真的能回國執政,我願意和貴國友好相處。如果有壹天,晉楚開戰,我壹定會下令軍隊先撤退(壹宅等於三十裏)。如果我得不到妳的原諒,我會再和妳打壹次。"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了晉國,成為國君,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統治下變得越來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金兩軍交戰。為了實現他的諾言,晉文公命令軍隊撤退90英裏,留在城濮。楚軍見金軍正在撤退,以為對方害怕,立即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敗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看李子解渴
壹年夏天,曹操帶領他的軍隊討伐張繡。天氣出奇的熱,驕陽似火,天空中沒有壹絲雲彩。部隊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兩旁茂密的樹木和被太陽烤焦的巖石讓人喘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戰士們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速度慢了下來,幾個虛弱的戰士暈倒在路邊。
曹操擔心行軍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耽誤戰機。但是,目前幾萬人連水都喝不上,怎麽加快速度?他馬上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有水源嗎?”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另壹邊。繞道走的路很長。”曹操想了壹下說:“不行,時間太晚了。”他看著眼前的森林,想了壹會兒,對向導說:“妳什麽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即使此刻下令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靈機壹動,解決方案來了。他抓住馬的肚子,迅速沖到隊伍的前面。他用鞭子指著前面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壹大片梅林,那裏的李子又大又好吃。咱們趕緊繞過這個山頭,到梅林!”戰士們壹聽,好像吃到了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禁加快了不少。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預言。成語“望梅止渴”就是用幻想來安慰自己或別人。
樹上花開:曹操率軍攻下荊州,劉備叫百姓退守江陵,張飛斷交。張飛身邊只有三十多騎兵。他們跑到樹林裏,把樹枝取下來,綁在馬背上,經常在樹林裏打轉,弄得塵土飛揚。張飛威嚴地站在長板橋上。看到張飛的樣子和身後的樹林,我以為樹林裏有埋伏,停止了前進。劉備和老百姓順利撤離。
春秋時期,晉國貴族智伯滅了範。有人趁機跑到範家偷東西,看見院子裏掛著壹口大鐘。這座鐘是由精美的青銅制成的,有著精致的形狀和圖案。小偷非常高興,他想把這只漂亮的鐘帶回家。但是這個鐘又大又重,所以它不能被移動。他想的辦法只有壹個,那就是打破時鐘,然後分開搬回家。
小偷找到壹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砰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跳。小偷慌了,心想,這下糟了。這噪音不就相當於告訴人家我在這裏偷鐘嗎?情急之下,他撲到鈴鐺上,張開雙臂想蓋過去,可是鈴鐺怎麽蓋呢?鐘聲仍在遠處回蕩。
他越聽越害怕。他自由地收回雙手,使勁捂住耳朵。“咦,鈴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很高興。“精彩!捂不住耳朵就聽不到鐘聲!”他馬上找來兩個布球塞住耳朵,以為沒人能聽到鐘聲。於是我松手去撞鈴,鈴壹響,就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沖進來,抓住了小偷。
故事出自魯的《春秋:自知之明》。“偷耳之鈴”形容“偷耳之鈴”,比喻掩蓋愚昧,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