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澤東: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2.葉聖陶: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裏。
3.鄭振鐸:魯迅先生的死,不僅是中國失去了壹個青年的最勇敢的領導者,也是我們失去了壹個最真摯最熱忱的朋友。
4.郭沫若:魯迅先生無意做詩人,偶有所做,每臻絕唱。
5.郭沫若說:他是資本主義以前的壹個封建眾取。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是反革命,封建余李對於社會主義是二重的反革命。魯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6.老舍:看看魯迅全集的日錄,大概就沒人政說這不是個淵博的人。可是淵博二?還不是對普迅先生的恰好贊同。
7.茅盾:要冒這壹切偉大的永久紀念的必得辦到,由壹個先決條件,學習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