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花臉的三判指的是花判、火判、嫁妹。
花判:花判,漢語詞語,拼音是huā pàn,意思是用駢體文寫成的語帶滑稽的判詞;引申為判決;猶評判。出自《容齋隨筆·唐書判》。
宋·洪邁《容齋隨筆·唐書判》:“唐人判語必駢儷,今所傳《龍筋鳳髓判》及《白樂天集·甲乙判》是也……世俗喜道瑣屑遺事,參以滑稽,目為花判。”
火判:傳統戲劇名稱。見清人《九蓮燈》傳奇。其中《審刺客》及《火判》兩折,有時單獨演出。同州梆子亦有此劇目。
從世俗老百姓的意義上看,京劇是國粹,是國劇,而從學術與美學的角度看,昆曲才是最能代表中國戲曲美學品位的國劇,昆曲是國學,而京劇僅僅是壹種戲曲,稱之為“國學”,則是不合適的。
古典戲曲的要素
壹是戲曲語言。古典戲曲必須是文言文,不能用白話文;昆曲的舞臺語言是古文。而京劇則是現代漢語。
二是文學性。昆曲是古典文學,京劇的唱詞則更像現代順口溜、白話打油詩,毫無文學性可言。昆曲的靈魂是中國古典美學,是中國古典詩學。而京劇則根本談不上。
三是音樂結構。中國古典戲曲的音樂結構是曲牌體,其樂譜是工尺譜,體現的是中國古典音樂的宮調理論;而京劇則是板腔體。
四昆曲有清曲與“劇曲”兩個傳統。而京劇只是壹種“劇”,沒有“清曲”傳統。所謂“清曲”傳統,就是中國韻文學的傳統。昆曲繼承了中國二千多年韻文學的傳統,即唱詩、唱詞的傳統。
五昆曲在華夏五千年文化史上的地位,正像《紅樓夢》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正像李白、杜甫、蘇東坡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正像故宮博物院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