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典文獻分類的思想史基礎是什麽

中國古典文獻分類的思想史基礎是什麽

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學思想內容豐富,要研究的東西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大的部分: 壹是古代文獻學家(包括史學家、思想家等)對文獻本身的認識,二是對文獻學活動及工作的論述。

其壹,對文獻本身的認識。即古代文獻學家對自己的研究對象———作為壹種客觀存在的文獻典籍的看法。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對文獻所蘊含的意義和作用的認識、對文獻史料價值的認識、對文獻之間重要性差異的認識、對文獻外部形式(包括文獻載體、編纂體裁、體例、版式等)的認識等。

文獻典籍既是對自然世界、人類社會的描述,又是人類思想的結晶,故而古人對文獻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和作用有著非常明確的認識。文獻典籍不僅具有社會意義層面上的作用,它還有學術層面上的作用,即具有史料價值,包含著歷史事物的各種信息,對此,古人有著內涵豐富的看法。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文獻之間並不存在誰重要誰不重要的問題,各類文獻的價值都是平等的,只是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而言,有些文獻史料價值高些,有些史料價值低些,但中國古代文獻學家卻非常明確地指出過經、史、子、集等文獻之間具有重要性差異,發人深省。在文獻的外部形式上,古人對文獻典籍古今載體變化的分析,對不同編纂風格的評價,對各類體裁優劣的比較,對各種版本價值的認識等,都有精辟的論述。關於這方面的見解,內容極其豐富,且系統完備,必須給予認真總結。

其二,對文獻學活動及工作的論述。主要有兩個大的方面,壹是對文獻整理工作的價值的認識,包括文獻整理工作的目的、文獻整理的原則、利用文獻的態度、文獻學家的修養以及文獻學史的思想等;二是對具體文獻學工作的認識,也就是對文獻學分支學科即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辨偽學、輯佚學、註釋學等的理論認識,具體而言,就是要探討古人對每種文獻分支學科的目的、所遵循的原則、所使用的方法及方法論等的理論闡釋。

中國古代文獻學家從來都不是為了整理文獻而整理文獻,他們整理文獻總是有很高的目標,是為了宣揚聖道、推行教化、經世致用。他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政治見解,不同的經世主張,但“考文證獻”,都是為了經世致用。古人在整理文獻的過程中,總是不忘反思前人的工作,總結經驗教訓,在前人的基礎上前進。中國古代文獻研究有壹個不斷反思、積累、前進的過程,值得珍惜。對於利用文獻的態度和文獻學家的修養,古人也有內容豐富而見解精辟的論述,形成了優良的傳統。

古代文獻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內容愈來愈豐富,文獻整理的分工愈來愈細密,出現了諸多分支,如文獻典藏、分類敘錄、考證辨偽、版本校勘、註釋訓解等,也就是今天的藏書學、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辨偽學、輯佚學、註釋學等文獻分支學科。古人在從事目錄、版本、校勘、辨偽、輯佚、註釋等文獻工作的時候,相關的思想、原則、方法等也應運而生,成為文獻學思想寶庫中重要的寶藏,需要今人認真發掘和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