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
上聯寫景,庭前百花正在盛開;下聯卻是個人物的稱呼,意義無法相對,但細讀之,卻能發現下聯三用借對(“閣下”既指壹種尊稱,又指樓閣之下;“李”既指姓氏,又指李樹;“先生”既指尊稱,又指最先長出)巧與上聯字字工對:“庭”與“閣”小類工對,“前”與“下”方位名詞對,“花”與“李”植物名詞對,“始”與“先”副詞作狀語對,“放”和“生”動詞對。
色難
容易
明成祖朱棣曾對文臣解縉說:“我有壹上聯‘色難’,但就是想不出下聯。”解縉應聲答道:“容易。”朱棣說:“既說容易,妳就對出下聯吧。”解縉說:“我不是對出來了嗎?”
朱棣楞了半天,方恍然大悟。“色難”壹語,出自《論語?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要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是件很難的事。
解縉所對“容易”,見於西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今則不然,反以為誹謗君之行,無人臣之禮,果紛然傷於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為天下笑,故曰談何容易!”意思是在君王面前指陳得失,不可輕易從事。
解縉巧借“容”為容貌之意,與“色”(臉色)恰成小類對,“易”與“難”則是壹對反義詞,極為工巧。
公門桃李爭榮日
法國荷蘭比利時
“公門桃李爭榮日;法國荷蘭比利時。”上聯出自《資治通鑒》:“或謂狄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指唐代名臣狄仁傑門生之多;下聯是歐洲三個國家名,上下聯意思雖南轅北轍,但卻字字對仗工穩:“法國”對“公門”,“荷”對“桃”,“蘭”對“李”,“比”對“爭”,“利”對“榮”,“時”對“日”。
五月黃梅天
三星白蘭地
民國初年的壹個黃梅季節,汪精衛在壹次宴會上為助酒興,出聯句給眾人對——“五月黃梅天”。大家正思索間,傳來侍者上酒的吆喝聲:“三星白蘭地。”
這時席中才思敏捷者忽拍手稱妙:“這不正對得天衣無縫嗎?”大家細品,果然是壹副渾然天成的下聯。“三”對“五”,“星”對“月”,“白蘭”對“黃梅”,“地”對“天”。
何其工整,何其美妙!真是天衣無縫的壹副“無情對”。
樹已千尋難縱斧
果然壹點不相幹
清末大臣張之洞,壹日於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對句佐興。壹客以壹句詩出上聯:“樹已千尋難縱斧。”張之洞作答:“果然壹點不相幹。”“果”對“樹”,乃物名;“壹點”對“千尋”,皆量詞(古八尺為尋);“幹”對“斧”,皆器物名(“幹”是古代壹種兵器)。上下句極是工整,但句意卻毫不相幹,出人意表。
細羽家禽磚後死
粗毛野獸石先生
紀曉嵐小時候上學淘氣,不愛聽他的私塾石先生上課,就在墻上挖壹深洞,養了壹只小山雀。壹天他悄悄的去餵鳥,讓石先生看見了,先生就在墻上寫壹上聯:細羽家禽磚後死;當紀曉嵐再去餵鳥時,發現鳥已經死了。心中疑惑時看見墻上的對聯,斷定是石先生所為,就續寫了下聯:粗毛野獸石先生。石先生見到大為惱火,認為紀曉嵐辱罵先生,於是執鞭責問紀曉嵐。只見紀曉嵐從容不迫的解釋道:我是按先生的上聯套寫的。有“細”就有“粗”,有“羽”就有“毛”,有“家”就有“野”,有“禽”就有“獸”,有“磚”就有“石”,有“後”就有“先”,有“死”就有“生”。所以我就寫了:粗毛野獸石先生,如果不這樣寫,請先生改寫吧。先生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好的下聯,只好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上乘無情對的特點:
1、首先做到基本要求,即字字相對,意意相離
2、上下句的詞性、結構、節奏等等要顛覆
3、上下句不能有可能的解釋相關
4、上下句都不可以出現為了遷就對應句而牽強的字眼--雕琢,但要不露痕跡
5、上下句要壹莊壹諧
再來幾個:
上聯:青稞。下聯:丹麥。
上聯為壹植物名,下聯為壹國名。
上聯:漢子。下聯:唐寅。
下聯為明才子唐伯虎之名。
上聯:推拿。下聯:拖把。
“推”與“拖”,“拿”與“把”均動詞相對。
上聯:回信;下聯:漢書。
“回”對“漢”民族名相對,“信”對“書”,上聯為常用詞,下聯為古籍。
上聯:唐三彩;下聯:清壹色。
上聯為古工藝,下聯為麻將番目。“唐”對“清”朝代名相對。
上聯:喬國老。下聯:石家莊。
此聯中上聯為三國人物;下聯為壹地名。老對莊是以老子對莊子。
上聯:風情萬種;下聯:光緒十年。
此聯原為‘風情’對‘光緒’。無情改之。
上聯:資治通鑒;下聯:物理透鏡。
此聯上聯為古籍名,下聯為科學用具。第壹字合為“物資”,二字合為“治理”。鑒是鏡的古稱。
上聯:那天有諾重千斤。下聯:此地無銀三百兩。
上下聯皆為俗語。
上聯: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下聯:祖宗無德,遺諸位似蠢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