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拼音:yún),是漢語漢字,筆畫9畫,左右結構。指姓;古國名,在今中國湖北省安陸縣;古地名,在今中國江蘇省如臬縣。詞組有鄖國。
相關古文有“鄖,漢南之國也。”出自《說文》。
筆順 鄖字***有9畫,筆畫順序為: 豎、橫折、橫、豎、橫折、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鄖”筆順圖
詳細解釋:
古國名 [Yun state]
鄖,漢南之國也。——《說文》
在今湖北省?安陸市。春秋時為楚所滅。
古地名 [Yun city]
鄖,古地名, 春秋邑地,古代屬江蘇?如臯,現?江蘇海安縣城東鎮境內。——《辭海》
春秋衛地。 故城在今江蘇省海安縣(古代屬於如臯縣)
春秋 吳地,在今江蘇省海安縣(古代屬於如臯縣)。
如臯縣
現地名
湖北十堰地區的鄖縣和鄖西縣。
古籍解釋:
酉集下邑字部鄖
《廣韻》《韻會》《正韻》於分切,音雲。國名。《說文》漢南之國。《左傳·桓十壹年》鄖人軍於蒲騷。《註》鄖國,在江夏雲社縣東南有鄖城。 又衞地。《左傳·哀十壹年》衞太叔疾死,於鄖。 又姓。 或省作?。詳前?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