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加工方法分類,宣紙壹般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生熟宣三種。
生宣--沒有經過加工,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章、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
熟宣--是用礬水加工制過的,水墨不易滲透,可作工整細致的描繪,可反復渲染上色,適宜畫青綠重彩的工筆山水,表現金碧輝映的藝術效果。
半生熟宣—介於生宣和熟宣之間的壹種宣紙,既有墨韻變化,又不過分滲沁,皴、擦、點、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現復雜豐富的筆情墨趣。
宣紙按撈制時加入皮料的比重不同,又分為棉料,凈皮,特種凈皮三大類。棉料含皮量最少,凈皮稍多,特種凈皮含皮最多,依次遞增。
按尺寸分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二丈,七尺屏,尺八屏等規格;
按厚度分有單宣,夾宣,二層,三層,四層幾種。最薄型的宣紙是特制的,主要用於拓片,拷貝,印刷古籍,裝幀印譜;品名有棉連,紮花,羅紋,龜紋,蟬翼等。
按加工效果,則分冊頁(折頁)、信箋紙、扇面紙、色宣,酒金(銀)紙、描金(銀)紙、瓦當紙、水紋、雲母宣、長纖維、青絲宣、花草紙、雲龍紙、虎皮宣、冰榔宣、槽底紙、粉蠟箋等。
另外,現在書畫市場所說的“宣紙”,其實並非單指宣州所產紙張,而且安徽宣紙產地基本集中在涇縣。“宣紙”在廣大書畫愛好者中,是泛指的書畫用紙,雖然這種說法並不是非常嚴謹,但已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可。從這點來看,還可以細分很多種:如四川夾江的毛邊紙、國畫紙、浙江富陽產元書紙、福建江西等地產連四紙、浙江溫州產皮紙、河北遷安產高麗紙等等。
宣紙的命名是很復雜的,根據各種實際需要,可把同壹種紙分入不同的種類,所以不能從單方面為宣紙定性。但凡比較正規的廠家在為宣紙命名時,壹般都會根據宣紙的分類特性,選取幾個比較能說明紙張性質的分類名稱組合而成。比如壹種紙名為“凈皮四尺單宣”,這就是從紙張的四個方面考慮的:“凈皮”說明它的原料是屬含皮適中型的,“四尺”說明它的規格是69*138厘米左右,“單宣”說明它是壹層,重量應該在2.5-3KG左右。69*138厘米左右,“單宣”說明它是壹層,重量應該在2.5-3KG左右。第四點就是說明它是生宣的問題,凡是沒有標明“熟宣”或者“礬宣”字樣的紙張,壹般指的都是生宣。
在價錢上,相同尺寸的紙張以古紙和陳年老紙最貴,當然了,非特別專業人士,可以不用考慮。現在市面上最貴的當屬“紅星”牌的紙最貴(另外紅星紙還分正牌和副牌,這點要註意壹下,只買正牌的)。同壹個廠家,同種規格的紙,特種凈皮(也叫特凈)最貴,凈皮次之,棉料最便宜。
便宜的當屬四川紙,種規格的紙價格相關可達10倍以上。
但有壹點很重要,同樣名字的紙,不同地方和不同廠家生產出來,價格相差也很大,所以買紙不能光看紙名。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凈皮四尺單宣”,可以是四川產的“凈皮四尺單宣”,也可以是安徽產的“凈皮四尺單宣”,同樣是安徽產的“凈皮四尺單宣”,“紅星”牌的要二三百元壹刀,而小廠生產的只要四五十元壹刀!
日本紙我的接觸過“月宮殿”牌的紙,性質類似溫州皮紙,只是紙稍厚壹些,纖維也比較長,拉力和吸水性更強。價錢比國內的要貴上三倍左右吧。
“高麗紙,又名韓紙,高麗貢紙。古代高麗國(又稱高句麗,朝鮮)所產之紙。北宋陳 《負暄野錄》雲:“高麗紙以棉,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也。”此紙多為粗條簾紋,紙紋距大又厚於白皮紙,經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時我國書寫所用高麗紙,大部分是桑皮紙。清乾隆時我國有仿制的高麗紙。”
上面是從網上查的關於高麗紙的史料記載,事實上高麗紙現在在河北遷安產,規格為1*1米,價格也很便宜,就幾十元壹刀。當然了,質量也沒法和以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