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仲尼弟子列傳(節選)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子路性鄙,好勇力,誌伉直,冠雄雞,佩豭豚①,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子路問政,孔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為上。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
子路為季氏宰,季孫問曰:“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矣。”
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初,衛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於是衛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是時子貢為魯使於齊。
(選自《史記》,嶽麓書社,1988年10月第壹版。)
註:①冠雄雞,佩豭豚:頭戴雄雞似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
A.子路性鄙,好勇力。鄙:粗樸。
B.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造:找麻煩。
C.寬以正,可以比眾。比:使……親近。
D.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折:決斷。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壹組是( )
A.①惡言不聞於耳。②彼於致福者,為數數然也。
B.①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②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C.①恭以敬,可以執勇。②願夫子輔吾誌,明以教我。
D.①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②天下之無道也久矣。
小題3:下列用“/”給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壹項是( )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A.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壹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B.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C.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D.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2. 古文:《史記.仲尼第子列傳》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遊,子夏。師也辟,參也魯,柴也愚,由也喭,囘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孔子之所嚴事:於周則老子;於衛,蘧伯玉;於齊,晏平仲;於楚,老萊子;於鄭,子產;於魯,孟公綽。數稱臧文仲、栁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皆後之,不並世。
顏囘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孔子曰:“賢哉囘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囘也不改其樂。”“囘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囘也不愚。”“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囘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囘,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囘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閔損字子騫。少孔子十五歲。
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祿。“如有復我者,必在汶上矣。”冉耕字伯牛。孔子以為有德行。
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自牗執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冉雍字仲弓。
仲弓問政,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 *** 。孔子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歲。為季氏宰。
季康子問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賦。仁則吾不知也。”復問:“子路仁乎?”孔子對曰:“如求。”
求問曰:“聞斯行諸?”子曰:“行之。”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子華怪之,“敢問問同而答異?”孔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子路性鄙,好勇力,誌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子路問政,孔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詳情請看:ki/forums/3011/ShowThreadx
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1.B 2.D 3.C 4.(1)孔子設施禮教,逐漸誘導子路,後來,子路改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請求作孔子的學生。
(2)君子最崇尚的是義,義是至高無上的。君子崇尚勇武卻不崇尚義,就會作亂造反;小人崇高勇武卻不崇尚義,就會偷盜搶劫。
(3)穿著用亂麻作絮的舊袍同穿著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壹起而不認為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解析 1.造:到—拜訪 2.C.①連詞表並列②來A.①介詞,在②介詞,對B.①②都是代詞,但是指代的對象不同。D都是句中語氣詞。
3.此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結合句意進行斷句。 4.(1)“稍”“儒服”“委”“因”(2)“義”“亂”“好”“盜”(3)“衣”“恥”“其”句意通順1分。
參考譯文: 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歲。
子路性情質樸,喜歡逞勇鬥力,誌氣剛強,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式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曾經冒犯欺淩過孔子。孔子設施禮教,逐漸誘導子路,後來,子路改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請求作孔子的學生。
子路問如何處理政事,孔子說:“自己先給百姓作出榜樣,並慰勞關心百姓。”子路請求進壹步講講。
孔子說:“永遠不要懈怠。” 子路問:“君子崇尚勇武嗎?”孔子說:“君子最崇尚的是義,義是至高無上的。
君子如果只好勇武卻不崇尚義,就會叛逆作亂。小人只好勇武卻不崇尚義,就會偷盜搶劫。”
子路要聽到什麽道理,沒有馬上行動,只怕又聽到別的道理。(本句的另壹譯法:子路聽到壹件事,還沒能去做,就唯恐又聽到另壹件事。
——天津古籍出版社版。) 孔子說:“只聽單方面言辭就可以決斷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過我之所用,就不適用了。”
“像仲由這種性情,不會得到善終。”“穿著用亂麻作絮的破舊袍子和穿著裘皮大衣的人站在壹起而不認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學問吧,好像登上了正廳,可是還沒能進入內室呢。”
季康子問道:“仲由稱得上仁德嗎?”孔子答說:“擁有壹千輛兵車的國家,可以讓他管理軍政事務,至於他有沒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孫問孔子說:“子路可以說是輔佐大臣嗎?”孔子回答說:“可以說是備位充數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辭行。孔子說:“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難治理。
可是,我告訴妳:恭謹謙敬,就可以駕馭勇武的人;寬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親近;恭謹清正而社會安靜,就可以用來報效上司了。” 當初,衛靈公有位寵姬叫作南子。
靈公的太子蕢聵曾得罪過她,害怕被謀殺就逃往國外。等到靈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讓公子郢繼承王位。
公子郢不肯接受,說:“太子雖然逃亡了,太子的兒子輒還在。”於是衛國立了輒為國君,這就是衛出公。
出公繼位十二年,他的父親蕢聵壹直留在國外,不能夠進入衛國國都。這時子路擔任衛國大夫孔悝采邑的長官。
蕢聵就和孔悝壹同作亂,想辦法帶人潛入孔悝家,就和他的黨徒去襲擊衛出公。出公逃往魯國,蕢聵進宮繼位,這就是衛莊公。
當孔悝作亂時,子路還有事在外,聽到這個消息就立刻趕回來。子羔從衛國城門出來,正好與子路相遇,對子路說:“衛出公逃走了,城門已經關閉,您可以回去了,不要為他遭受禍殃。”
子路說:“吃著人家的糧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災難。”子羔終於離去了。
正趕上有使者要進城,城門開了,子路就跟了進去。找到蕢聵,蕢聵和孔悝都在臺上。
子路說:“大王為什麽要任用孔悝呢?請讓我捉住他殺了。”蕢聵不聽從他的勸說。
於是子路要放火燒臺,蕢聵害怕了,於是叫石乞、壺黡到臺下去攻打子路,斬斷了子路系帽的帶子。子路說:“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來。”
於是結好帽帶而被殺死。 孔子聽到衛國發生暴亂的消息,說:“唉呀,仲由要死了!”不久,果真傳來了子路的死訊。
所以孔子說:“自從我有了仲由,惡言惡語的話再也聽不到了。”這時,子貢正為魯國出使到了齊國。
4. 《仲尼弟子列傳》古詩原文及翻譯原文: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
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遊,子夏。
師也辟,參也魯,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孔子之所嚴事:於周則老子;於衛,蘧伯玉;於齊,晏平仲;於楚,老萊子;於鄭,子產;於魯,孟公綽。數稱臧文仲、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皆後之,不並世。
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
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子曰:“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
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閔損字子騫。
少孔子十五歲。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祿。“如有復我者,必在汶上矣。”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為有德行。
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自牖執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冉雍字仲弓。仲弓問政,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 *** 。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歲。
為季氏宰。季康子問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賦。
仁則吾不知也。”復問:“子路仁乎?”孔子對曰:“如求。”
求問曰:“聞斯行諸?”子曰:“行之。”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子華怪之,“敢問問同而答異?”孔子曰:“求也退,故進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歲。子路性鄙,好勇力,誌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子路問政,孔子曰:“先之,勞之。”
請益。曰:“無倦。”
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為上。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子路喜從遊,遇長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為季氏宰,季孫問曰:“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矣。”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
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初,衛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懼誅出奔。
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
於是衛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
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
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
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
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
蕢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
是時子貢為魯使於齊。宰予字子我。
利口辯辭。既受業,問:“三年之喪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
“汝安則為之。君子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故弗為也。”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義也。”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宰我問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宰我為臨菑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
端沐賜,衛人,字子貢。少孔子三十壹歲。
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問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壹以知十,賜也聞壹以知二。”
子貢既已受業,問曰:“賜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衛公孫朝問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又問曰:“孔子適是國必聞其政。
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
子貢問曰:“富而無驕,貧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