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殺字的詩句如下:
1、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唐·李白《俠客行》
2、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3、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4、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唐·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5、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唐·孟浩然《涼州詞》
6、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唐·李白《蜀道難》
7、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唐·李白《從軍行·其二》
8、單於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唐·王之渙《涼州詞二首》
9、乙醜歲赴試並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壹雁,殺之矣——金·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邁陂塘》
10、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唐·黃巢《不第後賦菊》
殺(shā)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最早出現在商代甲骨文中。該字也出現在《墨子·三辯》和呂氏春秋仲秋等文獻中。本義是指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還有消減,減少的意思。
古籍釋義:
1、又《爾雅·釋詁》:殺,克也。郭註:隱元年《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
2、又獲也。《禮·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殺,獲也。
3、又同死。《孟子》:兇年不能殺。
4、又忘也。《莊子·大宗師》:殺生者不死。註:李軌雲:殺,猶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雲:除其營生為殺生。
5、又薙草曰殺。《禮·月令》:利以殺草。
6、又霜殺物曰殺。《春秋·僖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左傳·桓五年》:始殺而嘗。
7、又以火炙簡為殺靑。《後漢·吳佑傳》:欲殺靑?,以寫經書。註:殺靑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亦為汗靑,義見劉向《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