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五臟別論》:“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或以為腑。”
王冰註:“方士,謂明悟方術之士也。”
張誌聰《素問集註》:“方士,修煉方術之士。”
丹波元簡《素問識》:“《文選·七發》:‘方術之士。’李善註:孔安國《論語》註雲:‘方。道也。’
森立之《素問考註》:“案:方士猶雲道士,謂方術之士。巫相醫蔔之術,亦皆謂之方士也。《太平禦覽》六百六十六引《太霄經》曰:‘人行大道,謂之道士。又雲:從道為事故稱也。’可以征矣。蓋修養真服餌諸方,故謂之方士,若醫方亦其壹端耳。即此雲‘方士’者,醫人之謂也。《廣韻》十陽:‘方,法術也。’”
胡天雄《素問補識》:“方術之士,好以長生不死之術以說人君,蓋古代神仙家之流,秦之徐福,漢之辛垣平、李少君皆是。”
程士德高校教參《內經》:“方士:王冰註:‘方士,謂明悟方術之士也。’《素問集註·卷二》:‘方士,修煉方術之士。’又稱‘道士’,指古代好講神仙方術之人,這些人除以修煉成仙和‘不死之藥’以迷惑人們外,亦懂得壹些醫理和方藥,故亦引申為醫生或通曉醫理之人。但這裏的方士是指醫生。”
方術之士,即方技之士與數術之士。古代有“道醫”、“方士醫”之稱謂,為道者必須兼修醫術,葛洪《抱樸子》:“是故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或“以醫傳教”、“借醫弘道”,或“援醫入道”、“援仙入醫”,而有“醫道同源”、“醫道相通”之說。歷代名醫如漢之董奉,晉之葛洪,南北朝之陶弘景,唐之王冰、楊上善者等,皆道醫也。
方,指方技。術,指數術。 起源於戰國時燕、齊壹帶瀕海地區,從戰國末年,即齊威宣王時候,這些人便已經有了他們自己的傳授系統,《史記》中將他們叫做“方仙道”。同時還提到了其中的幾個典型人物,宋無忌、正伯僑、充尚和羨門子高。
秦漢後漸盛。如秦之徐福;漢文帝時“望氣取鼎”的新垣平;漢武帝時主張祠竈的李少君等。道教承襲了方士煉丹采藥之術,作為修煉方法之壹。《史記.秦始皇本紀》:“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新唐書.李德裕傳》:“帝方惑佛老,禱福祈年,浮屠方士,出入禁中。”《元史.釋老誌》:“元興,崇尚釋氏,而帝師之盛,尤不可與古昔同語,維道家方士之流,假禱祠之說,乘時以起,曾不及其什壹焉。”
方士的由來,事實上更早於此,如我國古代傳說的篯鏗、容成、西王母、素女等,也應當說是壹些方士。篯鏗相傳是堯時人,是我國最早的養生家之壹,《莊子·刻意篇》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之所好也。”這裏所說彭祖,就是縫鏗。《楚辭·天問》中也說:“彭鏗斟雉帝何飧,受壽永多夫何長久?”孔子也曾經說:“竊比於我老彭,述而不作。”肯定我國古代是曾經有過這壹號人物的。容成是黃帝時人,以研究房中術而得名。《後漢書·方術傳》說:“冷壽光行容成公……法。”《列仙傳》也說:“容成……能善補導之事,取精於玄牝,其要谷神不死,發白變黑,齒落更生。”關於西王母的傳說更多,相傳他和黃帝也曾經有過壹些瓜葛,《山堂肆考》引《黃帝出軍訣》說: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帝寤,立壇而請,有玄龜銜符,從水而出。”他並認為這是道家符箓之始。素女也是黃帝時候的女方士,晉張衡詩:“明燈巾粉卸,設圖枕衾張,素女為我師,天教老軒皇。”《抱樸子》中也說:“黃帝論導養,而質之玄、素二女。”我國類似這樣的傳說,可以說是數不甚數;由於這些傳說甚囂塵上,還曾經深深引起了孔子的反感,所以他“不語怪力亂神。”但由此可以看出,方士和其神仙的思想,確乎是由來甚早的。
我國舊習,從來吳楚之人多信神鬼,《楚辭》中也經常談到什麽“雲中君”、“湘夫人”之類的神仙人物。《楚辭、遠遊章》說:“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澄清兮,精氣入而粗穢除。”更清楚地敘說了他們吐納服氣的思想。所以我們也應當認識到,某些地區的民族神仙思想也有可能給予這些方士們以壹定的影響。
此外還有墨子的鬼神思想。墨子是和孔子差不多同時的人,《淮南子》高誘註說,他是魯人,壹曰宋人,曾做宋大夫。墨子書中鬼神思想特別濃厚。他在《明鬼篇》中說:“生民以來者,亦有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則鬼神何謂無乎?”首先肯定了鬼神是確有其物的。《天誌篇》中說,自古以來的明王需要“上事天、中事鬼神、下愛人”這又說明了他對鬼神的崇拜、認為壹定要善事鬼神。同篇中還說:“上利於天,中利於鬼,下利於人,三利無所不利”、說明了善事鬼神的利害。《非命篇》中說,“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更暴露了他神道設教的思想。當然他的鬼神思想和方士們的神仙家思想是不壹樣的,但它和早期道教的“三官考校”思想如出壹轍。五鬥米道利用符水請禱,行三官手書之法;後來的天師道因襲其事,又產生三官考校的說法。尤其魏晉方士,廣行符咒,對於墨子所遺留下來的《墨子五行記》最為推崇 他們的中心思想就是講求長生,認為服食、淫祀可以成為神仙。司馬遷說他們是“形皆(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班固將他們叫做“神仙家”,《漢書·藝文誌》說:“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其外者也,聊以蕩平心意,同生死之域,而無怵惕於心中。
他們這種神仙思想的根源,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在中國古籍上最早談到長生的是《老子》。《老子·守道篇》中說:“是謂根深蒂固,長生久視之道”。《韜光篇》中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人所以外其身和後其身,則完全是為了取法天地,認為天地就是這樣取得長生的。因為必須後其身和外其身,也就是要不自生,然後才能壹夠身先和身存,身先與身存就是長生之道。此外,他還談到不少有關長生的方法,如“守中、抱壹、無為、不爭”等等。最早具體描繪神仙的,則是《莊子》,他所說的“藐姑仙人”和“列子禦風”即都是有關神仙的故事。
但方士的神仙思想,我們不應當單純地認為是脫胎於老莊,根據史籍,我國最早的方士是和老子時代相仿的萇弘。《史記·封禪書》:”萇弘以方事周靈王(公元前571年——545年),諸侯莫朝周,周力少,萇弘乃明鬼神事,設射貍首。貍首者,諸侯之不來者。諸侯不從,而晉入射殺萇弘。”這種設射貍首的方法和兩漢以來的魘勝之術頗多相似;和後來“喇瑪教中的咒人術,更如出壹轍,顯然這是我國古代巫術中的把戲。這說明方士亦源於巫覡。《漢書·藝文誌》陰陽家二十壹家中有《萇弘》十五篇;《史記》和《漢書》中也都說過,著名的方士羨門則是陰陽五行家鄒衍的弟子,這又說明了方士和陰陽五行家的關系。 1、“方”就是“道”。這在前面已經談到,“方士”就是“道士”《莊子·天下篇》說:“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唐成玄英疏說:“方,道也”。《秋水篇》說:“吾常見笑於大方之家。”成玄英疏又說:“方,道也”。所以“治方術者,”就是治道術者;“大方之家”指的就是“治道之士”。
2、“方”的另壹涵義,就是“方冊”或“方策”的意思,唐韓愈《與孟尚書書》:“聖賢事業,具在方冊。”程大昌《演繁露》說:“方冊雲者,書之於版,亦或書之於竹簡者:通版為方,聯簡為策。”方冊就是方策,《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鄭玄註:“方、版也;策,簡也。”所以方?就是古代的書,也就是秦漢間所流行的“竹簡”。所以廣義的說,方士的涵意,也可以說就是書生,當然也包括了儒生在內。秦始皇時,方士們欺騙了他;他卻遷怒於諸生,將四百六十余人,盡坑之於鹹陽。他兒子扶蘇向他解釋方士和儒士的不同。他盛怒之下,又將扶蘇遠謫於邊地,監軍上郡。這就說明了,當時的方士是包括了儒生在內的,所以我們也無妨概而言之,說方士就是書生。所謂方術,也就是書上曾經記載過的某些方法。
根據以上兩種涵義,我們可以領會到,“方”的內容,應當是非常廣泛的。《史記·孝武本紀》說:“齊人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後來劉向整理《鴻寶萬畢木》時,竟獲方兩萬有奇,其範圍之廣,我們可以想見。《太平經》中,將方叫做“訣”,其內涵之廣,更是無所不包了。
《漢書·藝文誌》中,將方分為醫經、醫方、房中、神仙四類。《後漢書》華佗、左慈等三十五人的《方術列傳》中則包括了天文、醫學、神仙、占蔔、相術、命相、遁甲、堪輿等等更多的方術。
其實,在我國古代除了六書:禮、樂、書、數、射、禦而外,其它的壹切都叫做百工技藝,它們也都可以叫做方術。
方士們的“方”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除了前面所說的求仙藥和淫祀而外,《史記》、《漢書》中也有不少其它的記載:
1、人主微行方 《史記·封禪書》盧生建議始皇,居處要不令人知,這樣才能得到長生之藥。他說:“方中、人主微行,以避惡鬼,惡鬼避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子神。”
2.祠竈谷道(道即方) 《漢書》、《史記·孝武本紀》:李少君對漢武帝說“祀竈、則可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之。”
3.卻老方 這是李少君騙人的主要方術之壹,他曾挾此方偏遊於豪貴之門。《史記·孝武本紀》說:“少君者,故深澤。候人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嘗自謂年七十,能使物不郤老。其遊,以方遍諸侯。”
4.鬥旗方 這是漢武帝給與欒大的考驗。《史記·孝武本紀》說:“於是上使先驗小方,鬥旗,旗自相觸擊。”欒大以此便取得了武帝的信任。
5.黃帝谷仙術 這是王莽時方士蘇樂的方術之壹。《漢書·郊祀誌》:“種五梁禾於殿中,各順色置其方面,先鬻鶴髓、璃、瑁、犀、玉二十余物漬種,計粟斛成壹金。言此黃帝谷仙之術也”。
6.重道延命方 這是《漢書·劉向傳》所記載的鄒衍傳方。
以上都是《史記》、《漢書》中曾經著錄過的著名方術。其中還有壹個頗饒趣味的有關“方”的故事,就是秦漢以來相傳修道之人忌食馬肝。漢武帝於殺死文成之後,又讓欒大替他效忠修方;為了掩飾文成的死,他向欒大說:“文成食馬肝死爾;子誠能修其方,吾何愛乎。”封建帝王和方士之間,互相以“方”愚弄,令人可發壹噱。後人有詩雲:“死為文成食馬肝”,就是譏諷漢武帝這壹件事的詩。
此外許慎《說文》中說:“青蚨還錢”。鄭玄《周禮註》中也說:“陽燧取火、鑒鏡取水、莽草熏魚、牡蠣燒灰去蠣殼”,皆為漢人著述中所曾提到的方。
關於以上的方,谷永在上漢成帝書中說:“及此言有仙人服食不終之藥,遙興輕舉,登遐倒景,覽觀玄圃,浮遊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獲,與山石無極,黃冶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奸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將當時所謂的方,簡略地做了壹個介紹與評價,從這裏,我們可以認識到,所謂方是些怎樣的內容了。 關於方的集大成著述,我們知道的有《淮南枕中鴻寶秘書》。《漢書·宣帝本紀》說:“大夫劉更生(向)獻淮南枕中鴻寶秘苑之術。”《劉向傳》中則說得更詳細,它說:“上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而更生父德,武帝時治淮南獄,得其書。更生幼而讀誦,以為奇,獻之。”據葛洪《神仙傳》說,《枕中鴻寶苑秘書》就是淮南王專言黃白之術中篇八章的第三章。《隋書·經笈誌》中有《淮南萬畢經》及《淮南變化術》各壹卷,《唐書·藝文誌》中有《淮南萬畢術》壹卷。相傳即為其書,這些書今並不傳。清人孫馮翼、茅泮林曾就古書中的引文鉤輯了壹個輯本,名《淮南萬畢術》(見《叢書集成》初篇)。此外,葉德輝也有輯本(見《觀古堂》二集)。這些雖非全豹,但頗可看出當時所謂方的壹鱗半爪。其中有談服食以致不老的方,“曾青為藥,令人不老”,涉水不沈的方,“取蜘蛛與山狗及豬脂置甕中,密以新縑,仍懸室後;百日視之,蜘蛛肥,殺之以塗足,涉水不沒矣”。又壹法“取蜘蛛二七枚,內甕中,合肪百日以塗足,得行水上。故曰:“蜘蛛塗足,不用橋梁”。有避鬼疫方,”歲暮臘,埋園石於宅隅,雜以桃弧七枚,則無鬼疫”。類似這壹類的方很多,其中有的是古代醫方,如“守官塗臍,婦人無子”,又“青泥殺鼇,得莧復生”,都是曾見於古代醫書中的陳方。也有些是頗合於近代物理的,如“首澤浮針”,註曰:“取頭中垢以塗塞其孔,置水即浮”。又“銅甕雷鳴”,註曰:“取沸湯置甕中,堅塞之;內於井中,則作雷鳴,聞數十裏”。這都是物理的當然現象,本來不足為奇的事;不過古人缺乏科學知識,對此不能理解,於是即視為神奇了。但其中絕大多數則是荒誕不經的。
晉葛洪《抱樸子》中對此也記載了不少。
《遐覽篇》:“其變化之術,大者惟有《墨子五行記》。本有五卷,昔劉君安未仙去時,鈔取其要以為壹卷。其法用符用藥,無所不作也。”其書傳於墨子;劉安鈔取其要,進行了改編。這是更早於鄒衍的傳方。由此可證墨子的神仙思想,是和方士們有著壹定淵源的。
同上《遐覽篇》中說:“其次有《玉女隱微》壹卷,亦大術也。其《淮南鴻寶萬畢>>皆無及此書者。”
“又有《白虎七變法》與《墨子》及《玉女隱微》略同。”
《玉女隱微》和《白虎七變法》都是和《淮南鴻寶萬畢》壹類的秦漢方書而流傳於魏晉之世的。
又《抱樸子》中還提到了什麽《三皇文》、《五嶽真形圖》之類的符圖典笈和《太清丹經》、《九轉丹經》、《金液經》等丹經書,應當也都是秦漢方士們所留傳下來的方書。不過這些記載,較諸《史漢》所述,則更屬奇突不經。
至於魏晉方士們的傳方,《抱樸子·論仙卷》中也曾經談到過,他說:“甘始以藥含生魚,而煮之於沸脂中,其無藥者,熟而可食;其銜藥者,遊戲終日,如在水中也。又以藥粉桑以飼蠶,蠶乃到十月不老。又以住年藥食雞雛及新生犬子,皆止不長。以還白藥食白犬,百日毛盡黑。”其說是否有驗?因方的內容不詳,我們只能姑妄聽之。
自秦漢至魏晉,方士不是少數的人;方更不知道有多少?裏面固有壹些是炫世欺人的把戲,但也有不少是古代研究技藝的人們所遺留下來的原始科學技術,如《莊子》中即曾提到過,越人曾傳“不龜手”方等。我們對此壹概予以蔑視,則也是不對的。 秦漢方士的沒落,主要是由於西漢文人的反對與打擊。正當西漢方士挾持方術,遨遊諸侯之門,風頭正健的時候;前面已經談過,張敞向成帝上書,規勸他不要接近方士,這是給予方士們的當頭棒喝。繼之而起是谷永,他更大聲疾聲,批判了方術的虛偽性。此外如黃憲、王充、揚碓等人也都是反對方士與方術的。當時的封建帝王們久受方士的欺騙,鑄方又多不驗,兼以處於多方面輿論的壓力下,日久天長,他們對於方士的信任,自然就會淡泊下去,方士們的登龍之術,也就無從施其伎倆了。
與此同時,和方仙道同源異流的黃老之學壹時大興。據司馬談說,黃老之學系出於河上丈人。後來由於竇太後和景帝的提倡,進而興盛。西漢的顯宦和學者們,如曹參、陳平、田叔、黃生、鄧章、鄭當、司馬談、嚴君平等即都是治黃老之學的人。當時文人多喜愛黃老而厭惡方仙,黃憲《四難》即痛斥方士,說他們不是老莊流裔,不配和浮屠老子相提並論。王充是崇尚自然的老莊信徒,他在《論衡·道虛篇》中也痛斥方士和方術。揚碓著《太玄賦》深贊老子“直道不行,其次之曲”的道理,說“執太玄兮,不拘彎兮。”但也反對方士,說他們是“甘飴含毒,難數藏兮。”由於這些人們的攻擊,方士乃不得不予以匿跡,方仙道也就從此不為人所稱道了。
繼方仙而出現的就是黃老道。《後漢書·襄楷傳》說,桓帝事黃老道,還在宮中立黃老、浮屠祠。《皇甫嵩傳》說:“初巨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養畜弟子,跪拜首過。”他所奉持的經典則是《太平青領書》。”十余年間,徒眾數十萬”
當黃老道盛興的當時,方仙道逐漸銷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