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汶”的讀音

“汶”的讀音

?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裏氏8級地震,中央電視臺第壹時間播報了這個消息,並隨即連續24小時報道,使壹個叫“汶川”的地名讓觀眾耳熟能詳,並帶出關於“汶”字的讀音問題,需要辨正。

? “汶”是壹個讀音很復雜的字,很易出錯。“汶”在語文中使用頻率不高,這就使很多人不太認識。因為大眾生疏,壹旦出現誤導,將會被大多數原本不知者接受,三人成虎,像劣幣驅逐良幣壹樣,使本來正確的讀音被淘汰。語言上的逆淘汰,對弱勢語言是不公的,違背了真理原則,因此煞有介事,考證“汶”字音義,略述如下以顯求真務實之精神。

壹、“汶”基本讀音為wén,讀若“文”。

“汶”是壹個多音多義字,《康熙字典》確定它的第壹個意義就是“文”的古字,稱:“汶,古‘文’字。” “汶”又寫作“渂”。《康熙字典》收錄“汶”在先,“汶”“渂”兩字同義。“汶”是壹個多音字,它的第壹個音就是“文”。然後才有其他的音。作為基本音wén,《康熙字典》的依據是《廣韻》、《集韻》:“無分切,音文,粘唾也。又遼東有汶城。即孤竹國也,音文。”這就是說:在wén的讀音下,汶有“粘唾”和“汶城”這兩個意義。

汶城,新莽前叫文縣,新莽改文縣為文亭,東漢改“文”為“汶”,就是古代的孤竹國,在今天大連壹帶。

二、山東地方音wèn,讀若“問”。

汶,山東音wèn,指汶水。

汶水有主流支流,《山海經》、和《書經》等有詳細記錄,這些記錄被《康熙字典》收錄,稱大汶水、大汶河等,“源出山東萊蕪縣北,西南流經古嬴縣南,古稱嬴汶。”(辭海)。又晉郭緣生《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曰汶。”衍生的地名有汶上、汶陽等。其讀音《說文》註為“亡運切”,《唐韻·集韻》註文運切。

? 作為源流均在山東的水“汶”,被今天的《辭海》和《現代漢語詞典》等確定為第壹個義項也是唯壹的義項。

? 三、“汶”是“岷”的異體字,音mín。

“汶”是“岷”的異體字,《集韻》標的是“眉貧切”、《正韻》標“彌鄰切”,都讀mín。《正韻》稱“音瑉,與岷通,汶江也。”《輿地廣記》:“汶山,在茂州汶山縣西北,俗謂之鐵豹嶺,禹之導江發跡於此。又,汶山,郡名,汶川,縣名。”山水相依,汶山之下有汶水,汶山汶川,壹個是郡名,壹個是縣名。作為縣名的汶川是隋出現的。《蜀王本紀》:“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廣柔,隋改曰汶川。”《戰國策·燕策二》:“蜀地之甲,輕舟浮於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壹·封域》引《(岷江)誌》:“岷江亦曰汶江。”

“岷”怎麽會通“汶”呢?原來,“岷”的古字很復雜,歷史上字體的改變和筆畫的簡化,就成了“岷”字或“汶”字。有人為“汶”是“岷”的隸書之變,可能有壹點道理,但筆者還沒有獲得實據。《說文》:“岷,山名,在蜀

湔氐西僥外,本作×。”這個“×”是由“民”、“日”、“欠”、“山”四個

部分組成的。這個字太復雜,後來就不用了,今天也打不出來了。但四個部分為

後來的簡化提供了依據。壹個是往“民”“山”方向的簡化,成了“岷”,壹個

是往“欠”這個方向的簡化,就成了“汶”。

“欠”和“文”不是壹個字,怎麽就聯系起來了呢?這就是形近的原因。在

手書中,“欠”和“文”往往混為壹樣了。作為地名的“岷(汶)”既是山,又

是水,山水不可分。用形聲法造字時,作為山的mín就成了“岷”,而做為水的

mín就成了“汶”。

由於形近而使同字異體的情況,比較多見。上面我們說了,“岷”的古字是“民”、“日”、“欠”、“山”四部分合成的。這是《康熙字典》的說法。在《說文》中,篆書卻是“氏”、“日”、“欠”、“山”四部分的組合。說明《說文》把“氏”“民”混淆了。根據“岷”字的音義,很顯然“氏”這個部分是誤寫的,《康熙字典》的改變是正確的。因形近而異寫的情況,在當時是壹個錯誤,但以訛傳訛,後代就認可了。

? 既然“民”可誤為“氏”,“欠”誤成“文”也就可以理解了。

? 這就是“岷”、“汶”相通的原因。

?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這兩個字是相通的,但他們並不是通假字,而是異體字。

? “汶”是“岷”的異體,即“岷”的另壹種寫法。這壹點,包括古籍也沒有明確指出,或者還搞錯了。

作為“岷”的異體字,“汶川”的“汶”與“汶上”的“汶”,和“發箭”的“發(發)”與“頭發”的“發(發)”的關系類似:他們形體相同,原來毫不相幹。

四、形容詞“汶”音mén,讀若“門”。

作為形容詞的“汶”有兩個意義,壹是玷汙、汙辱。《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受物之汶汶。”二是蒙蔽, 清?周亮工《休休道人授書圖記》:“惟靜者見微,如其見著,豈復有能汶之者乎?”

五、其他讀音:wěn。

? 作為山東水名的“汶”,還有另壹個音wěn。《康熙字典》在解釋“汶水”時補充道:“又《集韻》,武粉切,音吻,義同。”就是說,同是山東“汶水”、“汶上”、“大汶口”的意義,還可以讀wěn(吻)。

? 六、分析和結論:汶川,讀wén(文)川。

我們確定汶川讀音,應該依據以下原則:

? 第壹:基本讀音:如上所述,讀wén。?

第二:屬地原則:地名是專用的,屬地原則是第壹原則。調查得知:汶川當地人讀“汶”為wén。

第三:從俗從簡從今的原則:從字義上考察,“汶”、“岷”同源,是同壹個繁體古字簡化來的,屬於異體字。但由於我們現在看不出“汶”、“岷”是異體字,他們的形體太懸殊了。所以,不明就裏者很難知道,更不可能讀準。這樣,人們就不可避免地讀wén了。現在的問題是,既然我們這樣較真,好不容易考證出“汶”的來歷,為什麽就可以不嚴謹地世俗地讀呢?這裏還有壹個從簡從今的原則。比如,我們都知道“江”的古音是gāng,但我們今天都已經不這樣讀了。

第四:“汶”異讀的地區原因:在音韻學範疇裏,山東地方古音多入聲,語音重。這與北方人個頭大發音器官***鳴效果好有關。因此,讀“汶”為wèn是很自然的。我在考察這種發音習慣時註意到這樣壹個相似的例子。山東和河南方言說“湖南”“長沙”,就說若“戶南”“唱沙”了。而四川屬於西南官話區,很少有帶入聲的發音習慣,說“汶(文)川”是很自然的。今天,現代漢語註音裏已經沒有入聲了。古入聲歸入了上聲和去聲。所謂入聲,是接近上聲和去聲的。這樣回過頭來,我們想見在山東方言裏,“汶”的讀音既有上聲也有去聲、或者處在二者之間,這樣《康熙字典》在解釋“汶水”時才需要補充“又《集韻》,武粉切,音吻,義同。”

? 同屬北方的遼東,汶城為什麽就不***鳴出壹個入聲wèn呢?道理很簡單,因為“汶城”本是“文城”。

? 結論:“汶”多音多義的字,作為地名的汶的基本讀音是wén(文)。個別地區(如山東)讀wèn(問)或wěn(吻)。作為“岷”的異體字本應讀mín(民),但依多個原則也讀成了wén。作為動詞和形容詞,讀mén(門),但這個音和義今天已經很少用了。

? 汶川,應讀wén(文)川。

? 七、建議與思考。

? 作為中央電視臺播音員,他們需要在第壹時間播報壹個突發新聞,因此無法像我這樣研究考證,讀錯壹個音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他們還是有依據的。播音員的依據就是《新華字典》或《現代漢語詞典》,這樣,如果這兩種工具書本身有錯,播音員就只能將錯就錯了。由此想到:

? 第壹、作為大眾工具書的《新華字典》或《現代漢語詞典》,應該不斷完善。

大眾化原則和普及目的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它的完整性。但是在簡潔通俗的同時如何保證它的正確全面,就是壹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了。因簡致缺致偏甚至本末倒置,就失去了經典的意義。像“汶”字的四個讀音和多個意義,《新華字典》簡去mín、mén、wěn,是可以的,但讓最基本的而且是第壹位的wén缺失,如果不是疏忽,那就只能認為是粗糙了。

? 第二、當權威的觀點出來並被認可,央視播音員應該改正錯誤。5.12地震原來測定為7.8級,5天後,國家地震局再確定為8級並更改。與此相仿,地震發生地地名的誤讀更容易而且更應該改正。

字詞工具書改正錯誤,央視播音員更正讀音,還“汶川”以“汶(文)川”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