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哪些成語有歷史典故

哪些成語有歷史典故

1、壹鼓作氣(曹劌) 2、壹字千金: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壹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鹹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壹個或減少壹個,甚至改動壹個,賞黃金千兩。”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壹字千金”的佳話便留傳至今。 3、壹字之師: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裏,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壹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壹字之師’。” 4、壹飯千金:《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壹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5、東山再起:語出《晉書·謝安傳》。指的是東晉的謝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因為謝安久居東山(當然不是海南的東山嶺),所以稱為“東山再起”。 6、圖窮匕見:《戰國策·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7、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8、負荊請罪(廉頗) 9、臥薪嘗膽(勾踐) 10、揭竿而起(陳勝) 11、三顧茅廬(諸葛亮) 12、孺子可教: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13、四面楚歌(項羽) 14、老當益壯:東漢名將馬援,從小就胸懷大誌。他常對朋友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誌向越要堅定;越年老,誌氣越要壯盛。後來, 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功。 15、投筆從戎: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班超傳》:“超家貧,嘗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16、暴殄天物: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17、暗度陳倉:楚漢之爭時,項羽倚仗兵力強大,違背誰先入關中誰為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從關中回漢中時,燒毀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中。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將軍,他命士兵修復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將不備,占領陳倉。進而攻入鹹陽,占領關中。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比喻表面故作姿態,暗地裏另有所圖。 18、嗟來之食:春秋時齊國發生饑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飲食,對壹個饑餓的人說“嗟,來食”,饑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終於不食而死(見於《禮記·檀弓》)。後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發沖冠(嶽飛) 20、手不釋卷:《三國誌·呂蒙傳》註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21、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22、墨守成規: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雞犬升天: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後,剩下的藥留在院子裏,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比喻壹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6、口蜜腹劍: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意思為嘴上甜,心裏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蠍心腸的人。 27、風聲鶴唳: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苻堅遭謝玄痛擊後,“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28、泰山北鬥: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鬥雲。” 29、破釜沈舟(項羽) 30、東窗事發:南宋奸臣秦檜與妻子在東窗下謀害了抗金名將嶽飛。秦檜死後不久,兒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請來壹位道士為兒子超度亡靈,道士來到陰間,在道士的帶領下見到了正在收審的秦檜。秦檜神情黯淡地對道士說:“可煩傳與夫人,東窗事發矣!” 31、程門立雪:《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壹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音zuò)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壹尺矣。” 32、司空見慣:唐·劉禹錫《贈李司空妓》“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33、夢筆生花:《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小時候,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34、力透紙背:力:筆力;透:穿過。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形容寫字、形容詩文等作品深刻有力。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35、胸有成竹: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36、赤膊上陣: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37、馬革裹屍: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38、黃袍加身:五代後周趙匡胤在陳橋兵變,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帝。指登上帝位。 39、洛陽紙貴:《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40、背水壹戰(韓信) 41、聞雞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廬(諸葛亮) 43、完璧歸趙(藺相如) 44、退避三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後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裏。 45、樂不思蜀(劉禪) 46、指鹿為馬(趙高) 47、畫龍點睛: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yóu )》:“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壹。須臾,雷電破壁,壹龍乘雲上天,未點睛者皆在。 48、入木三分: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於 1cm) 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49、諱疾忌醫(蔡桓公) 50、多多益善:《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51、秋毫無犯:《史記·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後漢書·岑彭傳》:“持軍整齊,秋毫無犯。”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盡瘁(諸葛亮) 54、約法三章(劉邦) 55、請君入甕:周興與邱神績通謀,太後命來俊臣鞫之。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甕,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伏罪。 56、舉壹反三(孔子) 57、蕭規曹隨:蕭規曹隨,成語,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58、八鬥之才:《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壹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壹鬥,自古及今***用壹鬥。” 59、鐵杵成針(李白) 60、舉案齊眉:舉案齊眉是漢時梁鴻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當丈夫梁鴻回家時,妻子孟光就托著放有飯菜的盤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為了表示對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視丈夫的臉,總是把盤子托的跟眉毛齊平,丈夫也總是彬彬有禮地用雙手接過盤子。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禮貌,很平等。 61、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62、沆瀣壹氣: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座主門生,沆瀣壹氣。”後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壹起。 63、江郎才盡: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壹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壹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64、七擒七縱(諸葛亮) 65、毛遂自薦(毛遂) 66、陸海潘江:陸:陸機;潘:潘嶽。陸機文才如大海,潘嶽文才如長江。比喻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上:“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67、莫須有(秦檜) 68、桃李滿天下:語出《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載:狄仁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它比喻壹位長者或老師所培養的眾多的精英後輩和學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稱為"桃李滿天下"。 69、曲高和寡: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裏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70、開卷有益:《澠水燕談錄》記載,太宗日閱《禦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71、鑿壁偷光(匡衡) 72、刮目相看(呂蒙) 73、圍魏救趙: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孫臏救邯鄲——圍魏救趙。 74、壹諾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壹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贊揚。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諾:承諾。許下的壹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75、殺妻求將: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起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欲就名,遂殺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攻齊,大破之。”吳起為了取得魯國信任,不惜殺死來自敵國(齊國)的妻子以獲得將軍位。後比喻為了成功不擇手段。 76、前倨後恭:之前傲慢,後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非常大。《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 77、不學無術: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亡音無。學,五經之學。術音述,古籍多通假,術即述,說的是霍光沒有經學根底,故而不明大道理。出處為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今人多將不學無術之術,理解為辦法,是不識古文而望文生義。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78、三令五申: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79、嘔心瀝血:《新唐書·李賀傳》:“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唐·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