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是古代中原人對長江中下遊及以南地區各種民族的泛稱。
《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在先秦古籍中,對於東南地區的土著民族,常統稱之為“越”。如呂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則曰越”。在此廣大區域內,實際上存在眾多的部、族,各有種姓,故不同地區的土著又各有異名,或稱“吳越”(蘇南浙北壹帶)、或稱“閩越”(福建壹帶)、或稱“揚越”(江西湖南壹帶)、或稱“南越”(廣東壹帶)、或稱“西甌”(廣西壹帶)、或稱“駱越”(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壹帶),等等。因此,“越”又稱被稱為“百越”。
布依族,中國西南部壹個較大的少數民族。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萬余人。現位居全國56個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國布依族總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內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順地區的黃果樹大瀑布所在地——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在貴陽市也分布著10余萬布依族,六盤水的盤縣、六枝以及畢節地區織金縣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於雲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紀50年代又創制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農業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發明了水稻種植,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貢獻。享有“水稻民族”之稱。秦漢時期布依區的社會生產力已相當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