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記載楊貴妃不是被活埋的。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範陽、平陸、河東三鎮為安史之亂節度使,安祿山起兵於壹方,兵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楊逃往(今四川成都)時,經過螞蟻崗(今陜西興平市)時,陳率領的禁軍軍士壹致要求處死楊、楊貴妃。
當即兵變,亂刀殺了楊。唐玄宗說貴妃無罪,要赦免,但禁軍將士都認為貴妃是國家之美。安史之亂是貴妃引起的,不懲罰她很難安慰軍心,鼓舞士氣,繼續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了高力士的建議,為了自保,不得不送給楊貴妃壹份禮物。
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吊死在佛寺梨樹下,享年38歲。這就是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典故:“軍中之士,不動則已,動則被蹄踏蛾眉”。
擴展數據:
楊貴妃的軼事典故——公主的微笑;
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楊貴妃,有著舉國之美,天生麗質,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善彈琵琶。所以唐玄宗很寵愛她。
為了討楊貴妃的歡心,萬人之上的唐朝皇帝,每到荔枝季節,總要指派專人通過五裏或十裏驛站,從四川(有人說是廣東、福建)運來帶露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極其奢侈,越是珍饈珍寶,越要進貢。
除了荔枝,另壹種美酒被唐玄宗命名為禦酒。釀造它的水是山上的晨露。此酒具有四川發展農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釀出的酒醇香濃郁,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紅塵裏騎著公主笑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是荔枝。”當時楊貴妃在華清宮品嘗荔枝的時候,那是感人的壹幕。唐玄宗經常喝這種酒,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是“只要她轉過頭來壹笑,就有壹百個咒語,六宮的粉和漆都化為烏有”。從此,這個歷史上就有了這個著名的微笑。
“華清歌衣醉,貴妃笑酒露”!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酒,也被命名為:露笑。
百度百科-楊玉環
百度百科-妖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