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文化是指東夷人所創造的文化,是華夏文明重要源頭之壹,主要發源地在山東的魯中山區和沂沭河流域,具體的範圍包括了山東全境及其毗鄰的廣大地區。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壹直到西周中期結束,東夷及其古文化在亞洲古文化的發源與交流中都處於較為重要的地位。
“夷”的名稱,約產生於夏代,與“華”、“夏” 並稱,目的是為了進行華夷、夏夷之辨。到了《禮記》曲禮下,“夷”才開始有“東方之人”之意。《王制》篇說:“東方曰夷”,東漢許慎《說文》說:“夷,東方之人也。”東夷文化從距今8300年前的後李文化起,歷經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都是東夷人所創造出來的不同階段的文化。
東夷文化從鳥圖騰的崇拜,到各種手工藝、建築工藝的發展,到文字的創造、八卦的創造、醫學的創造,再到禮制的出現、聚落和城市的分化乃至早期國家的形成,伴隨部族遷徙而將海岱文化傳播到中華大地各個角落,與各族人民壹起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
基本介紹 中文名 :東夷文化 創始人種 :東夷人 起源時間 :距今8300年前 核心發祥地 :沂沭河流域、魯中山區? 代表性首領 :太昊、少昊、蚩尤、舜? 主要區域 :山東全境及其毗鄰的廣大地區? 主要貢獻 :創造文字、禮樂制度、制陶技術、建築技術等? 東夷支族 :萊夷、嵎夷、鳥夷、淮夷、徐夷? 文化分支 :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 歷史沿革,基本信息,起源,發展,部落,部落首領,東夷支族,東夷人創造,文字源頭,禮樂制度,制陶技術,釀酒技術,建築技術, 歷史沿革 距今50萬年前的舊石器早期,原始東夷人棲息在沂源縣魯山腳下的溶洞中,他們以采集和漁獵為生,以母為氏,過著原始***產主義生活。 東夷人祖先沂源猿人 距今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晚期,隨著族群的擴大,東夷人為了尋找更好的越冬場所和生活環境,沿沂河沭河而下,追逐太陽而居,歷盡千辛萬苦,來到臨沂地區的沂沭河大平原上,用波瀾壯闊的氏族大遷徙,譜寫了神話中“誇父追日”的歷史壯舉。 距今1萬年前的細石器時代,遠古先民在沂沭河流域建立了密集的聚落群,他們在這裏定居下來,開始馴養家畜,馴化農作物,開始了最初的原始農業活動。沂沭河流域(今臨沂地區)成為我國原始農業的發源地之壹,成為人類歷史上第壹次綠色革命的搖籃之壹。 距今8500年前後,東夷族群逐漸形成。他們先後歷經後 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開始在這片土地穩定發展。 沂沭河流域東夷文化遺址 距今8500—7500年,後李文化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東夷族文化,主要分布於魯北有限地區,前後延續了約1000余年的時間。後李遺存均分布在泰沂山系北麓的山前平原地帶。 距今7500-6300年,北辛文化以魯中南為基地,逐漸向南分布到江蘇淮北,向北分布到魯北,其影響達於膠東半島北部。北辛文化較後李文化不但分布廣闊,而且在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上都有了較大的進步。海岱社會已從蒙昧時代過渡到了野蠻時代。 距今6300-46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人口明顯增加,出現了大型聚落。到大汶口文化後期,海岱各地文化呈現出空前的壹致,並開始向海岱區外擴張。此時期,居住於中原的黃帝壹族迅速雄起,在涿鹿大戰取得決定命運的勝利以後,逐漸繁榮起來。從前氏族林立的中國經過這壹次大震蕩,漸漸地合並起來,成立了若幹的大部落。從此,華夏東夷歷史轉入“五帝”壹統天下的時期。這些或文明,或野蠻的勢力零零散散,如同密布天空的繁星,具有高度文明的華夏東夷人居於繁星之間,壹如眾星捧月般的醒目。這壹時期,著名的東夷大部落,全都出自太昊、少昊兩大集團。 臨沂東夷文化遺址公園 距今4600-4000年,海岱龍山文化時期,中國社會發展出現轉折。蒼茫混沌、斷續延展,原始氏族制度走到了盡頭,文明的曙光如此鮮美地漸漸照亮新時代的門楣。在這個時期,東夷集團與華夏集團的形式統壹已經完成,在部落聯盟的體制沿襲了數千年後,國家的結構初見端倪。這種最初形成的國家,只是以王權所在的都城為中心,領有都、邑、聚三層結構,縱橫均不過數十公裏的城邦古國。龍山文化時期,這種古國星羅棋布,呈萬邦林立之勢。山東境內這樣的結構體還有很多,除了日照兩城鎮以外,章丘城子崖、壽光邊線王、茌平教場輔、陽谷景陽崗、五蓮丹土、江蘇連雲港藤花落等都是如此。 東夷人制作的蛋殼陶 基本信息 起源 夷的名稱約產生於夏代,與華、夏並稱,夷字在商代甲骨文中經常出現。這個時期“夷”是代表部族的名稱,意為“東方之人”。“夷”字為“人”負“弓”合成,表示東夷人是善於射箭的部族。到了周代,以中原為中心,“夷”開始泛指居住在統治中心以外周邊的部族,這時才有了“東夷”的稱謂。所以東夷就是指以山東為中心的東部地區。具體的範圍包括了山東全境及其毗鄰地區的河南東部、江蘇北部、安徽東北部、河北南部及遼東半島等廣大地區。 東夷文化從距今8300年前的後李文化起,歷經北辛文化(距今約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年)、龍山文化(距今約4500年)、嶽石文化(距今約3900年),都是東夷人所創造出來的不同階段的文化。 發展 在漫長的史前階段,東夷人靠他們聰穎智慧的心靈和勤勞靈巧的雙手,制造出了實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燒造出了薄如紙、黑如漆、音如鏡的蛋殼陶;編織出了布紋細、密度高的紡織品;發明了冶銅術、原始歷法和最古老的文字——昌樂骨刻文字;在原始農業的基礎上,興起了家禽飼養業和釀酒業。早在龍山文化時期,東夷人就已經進入階級社會,並出現了國家,標誌著文明社會的開始。 中國東夷文化博物館(臨沂) 部落 據《竹書紀年》和《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夷有九種。在古代,九不是實指正正好好九個,而是“數量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說,東夷族不是壹個完整的、統壹的部落,而是由大大小小很多個部落組成的龐大部族和部落聯盟。其中,最主要的部落有:風姓部落,姜姓部落,嬴姓部落,姚姓部落等。東夷族各部落主要以龍、蛇、鳳、鳥、太陽為圖騰,以鳥類圖騰居多。 中國東夷文化博物館夜景(臨沂) 部落首領 太昊 太昊,伏羲氏,風姓,以龍為圖騰。據《白虎通》和《新語》道基記載,伏羲氏定人道,創八卦,並且還發明了五十弦的瑟等樂器,設官分職,制禮作樂,進入文明社會。 蚩尤 蚩尤,姜姓,炎帝後裔,其部落有81個氏族組成。蚩尤時期,冶銅技術空前提高,制銅工具大量湧現。蚩尤用銅制作了大量的刀、戟、大弩等兵器,增強了兵器的殺傷力,是壹個劃時代的進步。據傳說蚩尤英勇善戰,威震天下,壹舉而兼國九,再舉而並國十二。後在與黃帝的爭戰中,遭到慘敗,死後葬在東平。再後來逐漸被神化,成為齊地八神之壹的兵主武神。 少昊 少昊,名質,又名金天氏,黃帝後裔,嬴姓。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其居住中心在曲阜,足跡遍及山東各地。少昊氏以鳳鳥等各種鳥類為圖騰,組織嚴密,設官分職,井然有序,社會化程度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舜 舜,古籍中稱作虞舜,姚姓。《孟子》離婁說,舜生於諸馮,也就是今山東省諸城市。據傳,舜親率東夷人大力發展農業、畜牧業、漁業和制陶業,由於舜品德高尚,治理有方,東夷族人口激增,社會發展,文化繁榮。不但出現了城邑,創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而且完善了原始的天文歷法,創造了以《大韶》為代表的音樂文化。舜死後,把君位禪讓給禹,因而舜也便成了後世儒家所歌頌的上古聖君。 東夷支族 東夷是夷族的總稱,它有許多支族,如萊夷、嵎夷、鳥夷、淮夷、徐夷等。東夷各族組成松散的部落聯盟,聯盟較早的首領叫太昊,也叫伏羲,姓“風”。太昊部落和其他東夷各部落壹樣,是以鳳鳥作為部落圖騰的。鳳鳥作為東夷部落圖騰,傳遞著東夷先民的眾多文化信息。 東夷人創造 東夷文化長期獨立發展。這種持續性使史前東夷人在諸多方面創造了比中原文明更為先進的文化,較早跨入文明的門檻。東夷文化達到了鼎盛時期,遙遙領先於同時代的其他地域文化。 學者們考古研究發現,在安陽發現的甲骨文之前是山東昌樂、壽光、桓臺、章丘、鄒平、淄博、青州和諸城等地(內蒙赤峰、關中等地多處也有不少發現)發現的骨刻文。在骨刻文之前是山東莒縣等多處發現的陶刻文。巖石畫也是古人最容易接觸到的天然載體,可以抽象表達壹個完整意思,且能長期保存。山東是東夷民族的活動中心,可以說遍地皆有骨刻、陶刻和巖石畫。山東大學劉鳳君教授根據他發現雕刻圖文符號的獸骨研究認為:這是距今4600~3300年前的中國早期文字,這應當是龍山文化時期產生和流行的文字,而其晚期與甲骨文形成的早期是交叉使用的。因此,定名為“骨刻文”,比安陽甲骨文早了1000年。(《大眾日報》記者:劉英2011年2月22日《守望東夷——記東夷文化研究者丁再獻》) 文字源頭 東夷人創造了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從陵陽河大汶口文化的圖像文字,到丁公龍山文化的陶書,再到桓臺嶽石文化的甲骨文字,壹脈相承,源遠流長,成為商周甲骨文的直接源頭之壹。 山東是東夷文化的中心,是人文始祖、東夷領袖太昊、黃帝、蚩尤和堯舜的故鄉,歷史上就有倉頡山東壽光創造文字的記載。在這些人文始祖的故鄉發現反映先民們活動的蛛絲馬跡的骨刻文,對於研究大汶口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的歷史,對於研究文字發展史以及探索古文字書法藝術的源流提供了難得的真跡資料。 由於漢字的造字法首推象形,而象形起源於事物形象的摹畫,東夷骨刻文恰好處於形象摹畫向文字元號過渡的歷史階段,也正是漢字的象形文字形成的初始階段。據此筆者大膽推斷,東夷骨刻文就是漢字的源頭。引(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文稿總編審:丁再斌)第十九章第壹節第662頁,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禮樂制度 東夷地區是中國傳統的禮樂制度最早形成的地方。所謂夏代、商代、周代的用玉制度、用鼎制度都源自東夷。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中國歷史上的兩大禮儀系統基本上都來自東方,並由此奠定了幾千年的中國人的思想。 制陶技術 東夷地區成就了中國乃至世界制陶史上的巔峰之作——龍山文化高柄杯蛋殼陶,享有“黑如漆、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的美譽。 釀酒技術 東夷地區出現了最早的釀酒技術。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業進壹步發展,先民已采用稻米、蜂蜜和水果等原料制成壹種混合型酒。在已發現的遺址中不僅發現了成套的釀酒器具,而且還發現了大量的隨葬的高柄杯壹類飲酒。東夷酒文化源遠流長。現在的山東人,依然嗜酒,並且性情暴烈,便是典型的東夷人的特征。 建築技術 東夷地區有著高超的建築技術。至龍山文化時期,地面房屋建築成為主流,並出現了夯築高臺基的房屋,開創了中國古代臺基式建築的先河。在堯王城等遺址還發現了用土坯錯縫壘砌墻,用石灰抹地面和墻壁的工藝,這與解放前後的民居建築已沒有多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