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字典”:皂莢2.1來源《雷公焙論》
2.2拼音姓名
2.3皂角籽別名皂角籽(千金方)、皂角籽、皂角籽(博濟方)、皂角籽(婦方)。
2.4來源為豆科植物皂莢的種子。秋天果實成熟時收獲,剝去種子,曬幹。防蛀蟲。
2.5原植物形態見“皂莢”壹文。
2.6幹種子呈長方形,壹端稍窄尖,長11 ~ 13mm,寬7 ~ 8mm,厚約7mm。表面呈褐色,光滑有光澤,較窄的壹端有略凹的點狀種臍,有時不明顯。種皮剝開後,可以看到兩片大的亮黃色子葉。質極硬,氣微,味淡。顆粒飽滿堅實,無雜質,無蟲蛀為佳。
2.7加工《雷公罐頭》:“皂莢籽,采收,裝於磁瓶中,入水,經火熟,泡至熟,剝去硬皮稱重,定向* * *肉兩塊,泛黃(其黃消腎氣),用銅刀細切,日中曬幹。”
2.8辛,溫,有毒。
①綱要:“辛、溫、無毒。”
②《本草經》:“味辛鹹,性溫,微毒。”
(3)《本草綱目》:“甘甜,溫,無毒。”
2.9功能:潤燥通便,祛風消腫。其可用於治療爆便、腸風血性腹瀉、急性腹瀉和嚴重腹瀉、疝氣、淋巴結核、腫毒、瘡癬。
(1)《本草》:“核中白肉作肺藥。”又射核取中黃心,嚼餌治膈痰吞酸。"
②高力:“血潤腸。”
(3)《綱要》:“治風熱大腸虛秘,瘰癧,毒腫瘡癬。”
④《本草崇源》:“治疝氣睪丸腫痛。”
⑤《醫林簡編》:“殺疥癬。”
⑥《求本草原》:“祛風熱,除痹。”
2.10皂角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2.11關註孕婦。
2.12附件①治大腸風的秘方:皂莢300粒。把它掰成兩塊,用文火炒,炒到棗子那麽大,再炒到焦黑,就是末了,蜜丸有桐子那麽大。每次服30粒,熬蒺藜酸棗仁湯,空腹久服,再服,漸加至100粒,使之通過。(《女子秘方》)
②治腸風血:皂角子壹兩,槐角子壹兩。用粘糠炒,去糠為末,喝老小米。(《盛慧芳》沈嘯三)
③急性裏證治後重裏證:積殼與皂角籽平分。炒至幹,飲米為丸,大如梧桐樹。每次服30粒,喝空心米。(普濟方)
(4)治痢疾:皂角焙成末,米糊丸,蠍子大。每次服四五十粒,老茶下。(醫療處方摘要)
⑤治腰腳風痛,不能下地行走:皂莢。洗幹凈,少酥少香為末,蜜丸,大五子。每次服用30粒蒺藜和酸棗仁。(錢進方)
⑥治瘰癧不破,消腫止痛:不吃肥皂三百塊,酒壹升半,鹽砂壹兩塊,用肥皂泡七天,文武火煮,待酒至最佳程度,每次躺下含三塊。(《博濟坊》)
⑦治氣毒成瘰癧,腫堅如石,疼痛:皂角籽(燒灰)壹兩,柞樹白皮壹兩。同樣的研究順序詳解,兩元吃前溫酒調。(《盛慧芳》)
⑧治瘡腫:皂莢籽以仁為末用。(錢進方)
2.13摘自*字典
使用中藥皂莢的方子:靈寶丹:別名:歸明丹、回魂丹:硫磺壹兩(打得像皂莢那麽大,裝在絲袋裏,用無灰酒熬三天取出磨成粉)。...
百合丸洗去苗土)、肉桂半個、麥冬1兩(去心焙幹)、皂角半個(微炒)、貝母1兩(煨微黃)、五味子1兩。...
皂角籽粉á z ǐ s ǐ n《生技綜錄》卷158:方名:皂角籽粉成分:皂角籽200粒(灰炮熟,去皮)、槐角籽(麩炒)...
《內消牡蠣丸總錄》卷127:組成:牡蠣3盎司(煆為末),皂角籽2升(白水浸泡1夜)。適應癥:淋巴結核。用法用量:每...
皂角籽丸jiázǐwán《盛輝》卷六十六:方名:皂角籽丸成分:皂角籽20顆(炒),巴豆2顆(去皮,磨碎,紙、...
皂莢子用的方子比較多。
中成藥利膽石顆粒蘇靜100g陳皮140g神曲100g郁金140g豬牙皂36.4g制備方法:取上述十五味藥中的豬牙皂、郁金、法半夏。...
麝香丸)、牛黃1(細磨)、蝸牛1(炒至微黃)、皂角籽1(炒至微黃)、皂角針1(銼黃、焦黃)、薄荷1。...
潤腸丸由兩部分組成:幹喜樹花、天臺烏藥、人參、皂角。主治:壹切風秘,人虛老虛。...
青黛夜裏散,壹會兒,自然流出;如果鼻子有瘡,用皂角籽等大蒜研磨後放入鼻內;如果外面有疥瘡,就用豬脂肪和粉。...
野雞補酒不宜服用。3.服用本品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角或其制劑;不宜喝茶吃蘿蔔,以免影響藥效。...
皂莢中使用的中成藥較多。
古籍《太平盛輝方》皂莢:【卷六十六】治氣毒方子大小不壹。腫脹又硬又痛。蝸牛是分散的。蝸牛殼(壹毛錢)皂角籽(煨去皮取三錢末)乳香(如蓮子)膩粉【a...
太平盛輝方:【卷六六】治熱毒病方子半斤。搗碎。兩碗酒。泡三天。捏果汁。操我。用兩百顆洋槐種子。煨壹下。刀羅是最後壹個。將皂莢籽用元參酒熬成糊狀。...
普濟方:【卷275】壹切瘡腫皆因水毒腫。針刺包子粉治療瘡瘍腫毒。或者咬人。皂莢種子(七無蛾)入藥坩堝。瓦蓋壺口。溫和的熱量...
《聖紀總錄》:【卷133】瘡腫水起,水即出。對於因水毒引起的瘡、腫、痛,或刺骨者,將皂角籽撒在皂角籽(七顆)、田雞籽(壹顆)、花椒籽(十五顆)上。...
本草綱目:【木部卷三十五】皂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