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第壹次比較具體記載阿拉伯世界情況的書籍是( )

中國第壹次比較具體記載阿拉伯世界情況的書籍是( )

《經行記》 中國唐代遊記體古籍。系介紹當時西亞各國的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的專著。作者杜環,漢族,系《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天寶十年(751)杜環參加了中國同大食國伺的怛羅斯之戰,兵敗被俘。後在中亞、西亞和地中海沿岸等地遊歷了12年,於寶應初年(762)乘船回到廣州。將自己在異國的見聞和實地考察撰成此書。原書早已散佚。《通典·邊防典》只引用了其中1510字的篇幅。記唐時中亞各國和大食、拂秣、苫國等國家的情況及中國綾絹工人、金銀匠、畫家等流徙中亞傳播唐代科技文化的情況。其中有關伊斯蘭教的記敘有3點:(1)關於伊斯蘭教的教義:“不拜國王父母之尊,不信鬼神,祀天而已。”正確記述了伊斯蘭教“信主獨壹”不崇拜偶像的基本信仰。(2)關於伊斯蘭教的功修:“無問貴賤,壹日五時禮天。食肉作齋,以殺生為功德”。“又有禮堂,容數萬人。每七日,王出禮拜,登高坐為眾說法。”“每七日壹假,不買賣。”記敘了伊斯蘭教禮拜、封齋、聚禮等情況;(3)關於穆斯林的習俗:“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斷飲酒,禁音樂”、“法唯從寬,葬唯從儉”。“不食豬狗驢馬等肉”、“不食自死肉及宿肉”等,說明了穆斯林的生活習俗、喪葬及飲食禁忌。此外,作者以“大食法”概括伊斯蘭教教義與政教合壹的社會制度,以“天”表述“安西拉”是“最高的存在”,以“禮天”表示伊斯蘭教的拜功,以“王”稱當時阿拉伯國家的“哈裏發”等等。杜環在《經行記》中關於伊斯蘭教與阿拉伯社會情況的記載,是根據他在亞等地10余年的生活實踐,就耳聞目睹的真實情況所作的如實記錄,不帶任何偏見。他的著述代表了唐代中國人對伊斯蘭教的了解與認識,是唐宋時期僅有的正確而具體的記敘。白壽彜在《從怛邏斯戰役說到伊斯蘭教之最早的華文紀錄》中把《經行記》對於伊斯蘭教的記敘與中國造紙術的西行並列為當時戰爭的“兩種影響”,是中世紀阿拉伯帝國與唐王朝間文化交流的成果。為研究中國伊斯蘭教史和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關系史的珍貴史料。該書有英、德、法、日等文譯本。《全唐文》收有《大食國經行記》。近代丁謙撰有《經行記地理考證》,收入《浙江圖書館叢書》。王國維在《古行記校錄》中作了校錄,收入《王靜安遺書外篇》。1963年中華書局出版張壹純《經行記箋註》,博采眾長,析為12篇,分列12國事,考證精細,較為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