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壹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或24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壹帶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壹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
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裏沃野上,壹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壹般把秋季出現的第壹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壹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