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 xuè bì zǔ
2 註解氣血痹阻為病機[1]。痹,通痹[1]。原指風寒濕三種邪氣侵襲,導致氣血阻滯而發生痹痛的病機[1]。實際上,也包括人體營衛失調,氣機郁結,或病變後痰瘀內生而導致的氣血阻滯的病機[1]。
參見痹、痹氣:
痹為泛指病邪閉阻肢體、經絡、臟腑所致的各種疾病,包括前義所指病證[2]。《中藏經·論痹》:“痹者閉也。五臟六腑,感於邪氣,亂於真氣,閉而不仁,故曰痹。”痹癥有風痹、寒痹、濕痹、熱痹、痛風、走註、周痹、眾痹、頑痹、血痹、氣痹、皮痹、肌痹、脈痹、筋痹、骨痹、心痹、肝痹、脾痹、肺痹、腎痹、胞痹、腸痹及十二經筋病等[2]。
痹氣為古病名[3]。指氣血痹閉而致的壹類疾病[3]。由於陽氣虛少,陰寒內盛,以致氣滯血澀,而閉阻不通[3]。可見身冷或身痛等癥[3]。《黃帝內經素問·逆調論》:“是人多痹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病痹氣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針。”《聖濟總錄·痹氣》:“痹氣內寒者,以氣痹而血不能運,陽虛而陰自勝也,血凝泣而脈不通,故其證身寒如從水中出也。”可用溫補鹿茸丸、補益黃芪丸,以及附子丸等方施治[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