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麽多的《三國》版本中,有哪些是比較重要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將眾多的版本加以分類。從版本形態的角度來看,《三國演義》的版本大致可以分為這樣三個系統:
1.《三國誌通俗演義》系統。除了上面提到的嘉靖元年刻本《三國誌通俗演義》(簡稱"嘉靖元年本")之外,還包括萬歷十九年(1591年)金陵周曰校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釋三國誌通俗演義》(簡稱"周曰校本")和夏振宇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釋三國誌傳通俗演義》(簡稱"夏振宇本")等等。
2.《三國誌傳》系統。包括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建陽葉逢春刊本《三國誌傳》(簡稱"葉逢春本")、萬歷二十年(1592年)余象鬥刊本《新刻按鑒全像批評三國誌 傳》(簡稱"余象鬥本")、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聯輝堂刊本《新鍥京本校正通俗演義按鑒三國誌傳》(簡稱"聯輝堂本")、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楊春元刊本《重刻京本通俗演義按鑒三國誌傳》(簡稱"楊春元本")、《新刻湯學士校正古本按鑒演義全像通俗三國誌傳》(簡稱"湯賓尹本")等等。
3. 毛宗崗父子評改本《三國誌演義》(簡稱"毛本")系統。毛本原名《四大奇書第壹種 》,後來又被稱為《第壹才子書》。現存的七十多種清代《三國》刻本,絕大部分屬於毛本系統。
此外,還有幾種處於過渡形態的版本,最有代表性的是《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誌》(簡稱"李卓吾評本")。它來源於"周曰校本"或"夏振宇本",又是毛本的版本基礎。
在分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說,《三國演義》最重要的版本有:"嘉靖元年本"、"周曰 校本"、"夏振宇本"、"三國誌傳"、"李卓吾評本"、"毛本"。
五四以後,新式的標點排印本逐漸出現。建國以來,最流行的版本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本。它以毛本為基礎,刪去毛氏的評語,糾正了其中的壹些錯誤,並加上少量註釋,成為壹個較好的通行本。但是,由於受過去的研究水平的限制,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本中仍然存在著很多"技術性錯誤",包括人物錯誤、地理錯誤、職官錯誤、歷法錯誤和其它類型的錯誤。盡管如此,它迄今仍是發行量最大的版本。
自八十年代以來,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三國演義》排印本。不過,真正經過認真整理, 具有學術價值的版本只是壹部分。讀者不妨註意以下幾種:
1.《新校註本三國演義》:吳小林校註,陳邇冬審訂,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4月第壹版。它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本的基礎上,作了進壹步的校勘,改正了壹些錯誤,新增大量註釋,更加便於壹般讀者閱讀。
2.《校理本三國演義》:沈伯俊校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第壹版 ,1995年9月第六次印刷。它以毛本為基礎,刪去毛評,著重校正書中大量存在的"技術性錯誤",並以《校理壹覽表》的形式,依次列出"技術性錯誤",指出錯誤所在,提出校正意見,說明校正依據;同時,針對讀者不知道或似是而非之處進行註釋,深入淺出,給人以新知。此本學術價值較高,受到學術界和廣大讀者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迄今最好的整理本。
3.毛本《三國演義》整理本:沈伯俊整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壹版。它對毛本第壹次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糾正了其中的大量"技術性錯誤",並對有關毛本的幾個基本問題作了系統論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4. 嘉靖本《三國誌通俗演義》整理本:沈伯俊整理,花山文藝出版社1993 年5月第壹版,1998年10月第二版。它是嘉靖本問世以來的第壹個富於學術意義的整理本,校正了其中的大量"技術性錯誤",並作了簡明扼要的註釋。此本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有助於澄清若幹流行已久的錯誤認識,對專業研究者和壹般讀者都頗有益處。
5.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誌》整理本:沈伯俊、李燁校註,巴蜀書社19 93年11月第壹版。它是"李卓吾評本"的第壹個有研究基礎的整理本,校正了其中的大量"技術性錯誤",作了比較詳細的註釋,並對"李卓吾評本"的真偽、來源、特色和貢獻作了全面論述,具有 較高的學術價值。
6. 周曰校刊本《三國誌通俗演義》點校本:劉敬圻、關四平點校,北方文藝出版社1994年6月第壹版。它是"周曰校本"的第壹個標點排印本,點校者以"存真"為主要原則,基本上保持了正文的原貌。由於"周曰校本"比嘉靖本增加了壹些情節,而原書難以看到,此本頗有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