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可以令人信服的依據,只是外國學者根據夏朝文明沒有文字體系而判斷出的結論。西方對我國夏朝文明的存在產生爭議是因為沒有發現成熟的文字體系,但這是比較牽強的理由,印第安人也沒有文字,也同樣被承認為壹種文明,壹個時代的人類留下的生活印記是不可否認的。我國陸陸續續出土的三星堆遺址,二裏頭遺址,各種陶瓷瓦罐和青銅器皿,都可以作為夏朝的存在。而且二裏頭的遺址達300萬平方米現金只發掘了4萬多平方,只是冰山壹角。
外國學者認為看到大的夯土機制就斷定為是宮殿是不科學的。二裏頭的宮殿,只有前廳的單壹空間,而不是容納百官納諫的空間,不符合西周中對於宮廷的描述,更像是宗教廟宇。至此也有很多人開始疑惑,二裏頭遺址的大型建築是不是宮殿了。當然如果在二裏頭能夠發現帶“夏”的字樣,那麽壹切的疑惑就能夠不攻自破了。外國人對我國的古籍,也許並不熟悉,掌握起來更具有難度,也就相對更容易產生偏見,他們只相信考古物證,在當時中國還沒有足夠的考古成果來證實,所以說得到這樣的結論也是不足為奇的。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考古技術的進步,很多無解的爭議都會迎刃而解。
中國古代歷史的質疑,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國外的雙標和無端指責,加上國內專家無能,造成的結果其實,西方人的確很質疑中國的古代歷史,也不想輕易提高中國歷史的上限,但隨著我們考古的規模越來越大,我們國家在歷史方面的話語權越來越重,反倒他們要仰仗我們的考古數據了。其實真正質疑夏朝存在的人在國內,專家學者學者們眾說紛紜,各有所懼,搞得我們不知所措。連我們自己都不自信,外國人又是根據城邦和金屬文字等標準來確定朝代存在的,就更加不承認夏朝的存在了。
而且當時發生質疑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現代考古學。我們缺的不是物證不是符號,而是解讀。夏朝留下的東西很少,當時建築的規模與現在也大相徑庭,也許當時的宮廷只是現在的壹個住宅大小。所以說我們對夏朝的研究只能從傳說中來找證據。文字和金屬是歷史學家判斷歷壹個歷史古國屬於文明還是文化的重要標準,所以我們只能期待更新的考古成果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