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鎖骨骨折簡介

鎖骨骨折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癥狀 5 診斷 6 治療措施 6.1 1、懸吊患肢 6.2 2、復位固定 6.3 3、手術治療 7 病因學 8 臨床表現 9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鎖骨骨折的穴位 2 古籍中的鎖骨骨折 1 拼音

suǒ gǔ gǔ shé

2 英文參考

fracture of clavicl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鎖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1])為病名[2]。是指鎖骨部發生的骨折[1]。鎖骨呈“S”形架於胸骨柄與肩峰之間,是連接上肢與軀幹之間的唯壹骨性支架。鎖骨位於皮下,表淺,受外力作用時易發生骨折,發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壯年。

4 癥狀

以鎖骨局部腫脹、疼痛、壓痛較為明顯,患肩下垂為主要表現[2]。

5 診斷

上肢外展跌倒或局部被暴力直接打擊等外傷史,傷後肩部出現疼痛上肢不敢活動。X 線片可確診,並顯示骨折移位及粉碎情況。

6 治療措施 6.1 1、懸吊患肢

青枝骨折、不全骨折或內1/3移位不大的骨折,用三角巾或頸腕吊帶懸吊患肢1~2周,疼痛消失後開始功能鍛煉。

6.2 2、復位固定

有移位的骨折,手法復位,“8”字形石膏固定4~5周(圖382)。如患肢有麻木、疼痛、腫脹、蒼白,應隨時復查,將固定的石膏作必要的修整。

6.3 3、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指征:開放骨折;合並血管、神經損傷的骨折;有喙鎖韌帶斷裂的鎖骨外端或外1/3移位骨折;骨折不連接。內固定方法可視骨折的類型和部位等不同,選擇"8"字鋼絲、克氏針或鋼板螺絲釘固定。

7 病因學

間接暴力造成骨折多見,如跌倒時手或肘部著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沖擊;肩部著地更多見,撞擊鎖骨外端造成骨折。間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多為斜形或橫行,其部位多見於中外1/3處。直接暴力造成骨折因著力點不同而異,多為粉碎或橫行。幼兒多為青枝骨折。鎖骨骨折的典型移位多表現為:近端受胸鎖乳突肌牽拉向上後移位,遠端因肢體重量及胸大肌牽拉向前、下、內側移位,形成斷端短縮重疊移位

8 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