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範雎簡介:秦國歷史上智謀深遠的名相

範雎簡介:秦國歷史上智謀深遠的名相

名人語錄

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直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

——《史記·範雎列傳》

範雎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大臣。他才華出眾,足智多謀,又以與人為善,以德報怨而受人尊敬。

名人歷史

範雎,字叔,戰國時魏國人。早年家境貧寒,後出使齊國為魏中大夫須賈所誣,歷經磨難後輾轉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輔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 變法圖強之誌,下開秦皇、李斯統壹帝業,是秦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壹代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極有建樹的謀略家。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曾高度 評價範雎對秦國的建樹和貢獻:“昭王得範雎,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燕將樂毅 率燕、楚、魏、趙、韓五國兵馬攻破齊國都城臨淄,並壹舉略定齊國70余座城池,齊國僅剩下即墨和莒兩座城池尚未攻破。齊滑王逃亡,被楚淖齒所殺。齊襄王在 這內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國勢下,倉促在莒即位。後齊將田單力挽狂瀾,智擺火牛陣,大敗聯軍,力復70城,齊國這才免遭亡國,得以復興。齊國蒸蒸日上的國勢 使當初隨燕破齊的魏王坐臥不安,深恐齊襄王尋機報復。於是,魏王遣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議和修好。

齊襄王對魏使臣須賈很不禮貌,責問 魏國反復無常,並說先王之死與魏有關,令人切齒痛心。須賈嚅嚅而無言,不能應對。這時,須賈身後站出壹人,義正辭嚴地辯駁道:“齊滑王驕暴無饜;五國同 仇,豈獨魏國?今大王光武蓋世,應思重振齊桓公、齊威王之余烈,如果斤斤計較齊滑王時的恩恩怨怨,但知責人而不知自責 範雎簡介 ,恐怕又要重蹈齊滑王的覆轍了。”齊 襄王聽完這番不卑不亢、鞭辟入裏的雄辯,不但沒有發怒 範雎簡介 ,反而心中暗自贊嘆此人的膽識和辯才。他仔細地打量了壹番眼前這個年輕人,什麽也沒有說。

此人便是範雎。戰國時期是壹個遊士和謀略家縱橫捭闔的時代,遊說成為當時士人升遷的重要途徑。範雎雖欲周行天下,遊說諸侯,壹展平生所學,卻因家境貧 寒,既無錢作旅途之資,也沒有托人引見之費。只好先在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奔走效力,以此靜觀時變,等待時機,再謀出頭之日。此番以隨從舍人的身份隨須賈前 往齊國,見須賈被齊襄王數落得嚅嚅無言以對,這才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壹來替主人須賈解圍,二來維護魏國尊嚴。誰知禍從口出;範雎這番話給他帶來了難以想 像的災難,以至於險些送掉性命。

再說齊襄王退朝以後,腦海裏總也抹不去朝廷之上仗義執言的那個年輕人的身影。當晚,他便派人勸說範雎 留在齊國,以客卿相處。範雎義正辭嚴地拒絕道:“臣與使者同出,而不與同入,不信無義,何以為人?”齊襄王聞知,心中甚為敬重,特賜予範雎黃金十斤以及 牛、酒諸物。範雎身在異國,肩負通使重命,豈敢擅自受用私饋之物,壹再堅辭不納。須賈身為正使,遭遇冷落,而隨從卻備受優惠,心中很不是滋味。範雎據實以 告後,須賈令他封還黃金而留下牛、酒。範雎唯命是從。

回到魏國後,須賈對這事越想越生氣,他把這次出使齊國之所以受到冷遇,全部歸罪 於範雎,並把範雎在齊國受到齊王厚賜的情況報告了魏相魏齊。魏齊大怒,命人將範雎抓來,嚴刑拷打。把範雎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肋折齒落,慘不忍睹。範 雎唯恐性命難保,便屏息僵臥,直挺挺在血泊中不動,佯裝死去。舍人誤以為範雎已死,便去稟告正在飲酒的魏相。這時,魏相正喝得面紅耳熱,便命仆人用葦席裹 屍,棄於茅廁之中,讓家中賓客輪番向席中撒溺,故意 *** 範雎,以戒後人。範雎知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只得咬牙強挺。待到天色已晚,範雎從葦席中張目偷看,見 只有壹名卒吏在旁看守,便悄悄地說:“吾傷重至此,雖暫醒,決無生理。妳如果能讓我死於家中,以便殯殮,異日定當重金酬謝。”卒吏見其可憐,又貪利,便謊 報魏齊,說範雎早已死去。酒酣中魏齊命仆人將範雎屍體扔到荒郊野外。範雎這才得以脫身。他乘夜爬回家中,讓家人將葦席置於野外,以掩人之目;同時派人通知 好友鄭安平,幫助他藏匿在民間,後化名張祿,並囑家人明日發喪。範雎果然沒有估計錯,第二天魏齊酒醒後,便疑心範雎未死,見野外僅存葦席,便派人至其家搜 查,恰逢舉家發哀戴孝,方信範雎的屍身為犬豕銜去,從此不疑。範雎從此去了秦國。

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範雎廷辱須賈、 智賺魏齊、妒殺白起後便遣親將鄭安平率兵進攻趙國。魏國信陵君無忌大破奉軍於邯鄲城下,鄭安平率2萬士卒降趙。依照秦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 之。”範雎當株連降敵大罪,受三族連坐之治。秦昭王念其功大,法外施仁,不但沒有治範雎的罪,反而加賜食物,慰勉範雎。誰知,事隔僅兩年,既公元前255 年,範雎的另壹親信王稽,身為河東太守卻與諸侯私通,事敗後被賜以棄市重刑。範雎接連涉嫌,秦昭王雖未深究,然範雎心中自是別樣滋味,言行舉止格外小心謹 慎。壹天,秦昭王臨朝興嘆:“現今武安君既死,鄭安平、王稽等或叛或降,外多強敵而內無良將,吾恐楚國鐵劍利而將士勇,倡優拙而思慮遠,借以圖秦,實堪憂 慮!”範雎聽出弦外之音,情知失寵,地位岌岌可危,且慚且懼,不得不思謀退身之計。於是,借病退避,閑居家中,不肯上朝。

就在範雎進 退維谷之時,燕人蔡澤來到秦國。此人其貌不揚,而且身無分文,然而才華橫溢,尤擅辯才。他曾廣遊列國,屢以其學幹政,可惜久久懷才不遇,此時獲悉範雎失 意;連忙趕到相府。如同當年語激秦昭王壹樣,他揚言:“燕客蔡澤,為天下雄辯之士,倘能壹見秦王,必可奪取範雎相位。”範雎聞知此言,自然很想見識壹番這 位口出狂言大語者。於是,他馬上召見了蔡澤,傲然問道:“先生有何術竟能奪我相位?”蔡澤不慌不忙地答道:“君侯見識何其晚!眾所周知,君明反直為舉國犬 福,父慈子孝、夫信妻貞為壹家大幸。然而,比幹忠正卻不能存於殷,申生孝敬卻不能完於晉。原因何在?身與名俱全者,最上;名可旌而身死者,居中;身存而名 辱者,最下。商鞅、吳起、文種諸人,竭力盡忠,功高蓋世,然而卻慘遭誅戮,不得身名俱全,甚為可悲。現以君侯而論,聲名功績不如上述三子,然而祿位貴盛、 私家富厚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再看秦王信君侯,又不如秦孝公信商鞅,楚悼王信吳起、越王勾踐信文種。當此之時,尚不知進退之術,我誠恐君禍患深於商鞅等人。 君豈不知:天地萬物,四時之序,無功者來,成功者去,這是淺易之理;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這是天地常數;進退盈縮,與時變化,這是聖人大道。可 惜凡夫俗子,惑於私利,以致昏聵不悟。正如鴻鵠、犀、象,所居之處本遠離險地,但為香餌引誘,終不免於死。書中有言:成功之下,不可久處。君侯相秦,計不 下坐席,謀不出廊廟,坐制諸侯,利施三川,以實宜陽;決羊腸之險,塞太行之道,斬斷三秦通途,令六國不得合縱;棧道千裏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已 得,君之功至極,正當秦國分勸之時,卻不思退避,則有商鞅、吳起、文種之禍。君何不讓出相印,擇賢者而授之。”

蔡澤論人事、談安危,語語動人,字字驚心。範雎到底是位智者,心有靈犀,壹點即通。於是,他忙奏請昭王,盛贊蔡澤之賢,薦其代己為相。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範雎稱病遜去相位,不久死於其封地應城。

範雎不僅是秦國歷史上智謀深遠的名相,也是我國古代不可多得的政治謀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