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北碚最好玩的地方是哪裏?

北碚最好玩的地方是哪裏?

北碚區擁有豐富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其“山嶽江河,溫泉峽谷,溪流瀑布,奇葩異卉,展示了巴山蜀水幽、險、雄、奇的特色。”擁有國家4A級景區兩個,國家3A級景區壹個,國家2A級壹個,有文物景點104處,其中列入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已形成了以縉雲山、北溫泉為主的生態養生旅遊線,以美麗鄉村嘉年華為主的生態農業旅遊線,以金刀峽、偏巖古鎮、勝天湖為主的自然生態旅遊線等成熟旅遊線路。

自然景觀

縉雲山

縉雲山位於北碚區嘉陵江小三峽之溫塘峽西岸,距重慶市中心35公裏,面積7600公頃,海拔200—952.5米。縉雲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79年,2001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5年成立

縉雲山林海蒼茫,奇峰聳翠,九峰崢嶸排空,素有“川東小峨眉”之稱。縉雲山有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的縉雲寺,有晚唐石照壁、宋代牌坊、清代那伽窟等古代石刻,有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太虛大師創建的“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遺址和原中***南方局夏季辦公舊址,有重建的白雲觀道教文化園區,有風景迷人的黛湖、獅子峰、香爐峰、佛光巖、舍身巖、白雲竹海等自然景觀。

北溫泉

北溫泉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風景區,是重慶山水園林的代表和精品。

金刀峽

金刀峽位於北碚區東北部華鎣山西南麓,海拔900米,為石灰巖構成的喀斯特地貌。景區以峽谷幽壑景觀為主,巖溶地貌為輔,兼有大量的地質上稱為壺穴的深潭絕景,以峽險,山雄,水秀,瀑多,潭碧,洞幽著稱,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勝天湖

勝天湖位於北碚區華鎣山麓偏巖古鎮境內。經北碚至金刀峽公路可達。距北碚城區48公裏,距偏巖古鎮4.8公裏,距金刀峽上峽口11公裏。勝天湖海拔390米,湖面1.5平方公裏,水深39米,總庫容1595萬立方米。湖區四面環山,山勢峻逸,湖彎曲折,湖光秀麗,以境幽、水綠、瀑高、石怪為特色,屬湖泊型自然風景旅遊景區。

磨灘瀑布

磨灘瀑布位於北碚區歇馬鎮天馬村。經北碚城區至歇馬鎮公路可達。距北碚城區10公裏。屬瀑布型自然風景旅遊景區。因地處龍鳳溪盡頭高坑巖,故又名高坑巖瀑布。

天府溶洞群

天府溶洞群位於北碚區天府鎮境內。經北碚城區至天府鎮公路可達。距北碚城區10公裏。屬地質公園類自然風景旅遊景區。天府溶洞群南北走向,全長10公裏,是嘉陵江流域喀斯特地形上發育最為完整、景觀最好、洞距最長、品位最高的古溶洞。

海底溝地下水庫

海底溝地下水庫位於北碚區復興鎮歇馬村,是壹座以農業灌溉和工業供水為主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是重慶市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地下水庫,庫容1340萬方。

偏巖古鎮

偏巖古鎮座落在華鎣山脈西南面的兩支余脈之間,地處丘陵,呈東北高、西南低之勢。平均海拔為520米,最高達942.9米。清代屬江北廳禮裏六甲,乾隆二十四年始在此建場為鎮。因鎮北處有壹巖壁傾斜高聳,懸空陡峭,故名偏巖鎮。

塔坪寺

塔坪寺位於北碚區靜觀鎮塔坪村。始建於宋代,原名小昆侖古藏寺,明代萬歷年間重建後更名為塔坪寺,1986年被列入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灘口牌坊

灘口牌坊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是壹座集貞節、孝道於壹體的節孝坊。牌坊坐南朝北,仿木結構樓閣,以青石雕造而成。因其建造精美,造型獨特,被譽為“川東第壹牌坊”。

紹龍觀

紹龍觀位於北碚區縉雲山中,前臨中國西南最大的放生湖--鑒湖,背靠祥雲翠峰,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正壹派道觀,其“道家宴”、“道家茶”、“道家酒”成縉雲三絕。

復旦大學舊址

復旦大學舊址位於北碚區東陽鎮夏壩,建築為磚木結構,壹樓壹底,中為樓房,兩側為平房,面積605平方米。與北碚城區隔江相望,距北碚城區8公裏。2009年12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世同堂”紀念館

原老舍舊居,位於北碚區城中心,是壹幢中西合璧的小別墅,兩室壹廳。

梁實秋紀念館(雅舍)

文學家梁實秋於1939年4月隨國民政府教育部遷來北碚。1940年同社會學家吳景超***同在主灣購得壹棟平房,命名為“雅舍”。雅舍,磚柱木架,瓦頂夾壁,有屋6間,分高低兩蹬,梁實秋住壹室壹廳。現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孚園(北碚公園)

作孚園又名北碚公園,位於北碚區城中心。屬城市公園類人文風景旅遊景區。北碚公園為城市山地公園,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地處北碚區城中心制高點,可遠眺縉雲山、嘉陵江溫塘峽、觀音峽等山景、水景、峽景和北碚城市景觀。北碚公園始建於1930年10月12日,初定名為北碚火焰山公園,1936年4月改名為北碚平民公園。1950年更名為北碚公園。

張自忠烈士陵園

張自忠烈士陵園位於北碚區梅花山。系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上將墓。屬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遊景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自忠將軍在抗日前線殉國後,忠骸運抵北碚,安葬於雨臺山麓,墓地占地3267平方米,墓塋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墓以條石鑲邊,青石砌拱封頂,形成全封閉的半圓弧形。墓高2.64米,周長21米。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墓園進行維修、擴建,先後兩次擴地2800平方米,建有“張自忠烈士事跡陳列館”和“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各壹幢。館內陳列著大量的實物和圖片,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張自忠將軍的英雄業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