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被後人增刪、篡改、錯置,形成了極其復雜的版本問題。
考古學家發現的最早版本是《老子》,1973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部帛書。這兩本書是西漢初年的版本,德經先於道經。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老子》,1993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版本是最原始簡單的。本校註請參考丁四新《郭店竹書老子等書校勘》。
據《樓觀祖師傳》和《樓觀書》記載,周昭王二十五年,殷西行入秦老子至函谷關,在樓南(位於陜西省周至縣北麓樓觀臺)築臺。老子用5000字背誦了《道德經》,並在這裏寫下了這部凝聚中華智慧的絕世之作,所以這裏的景區也叫樓觀臺。《道德經》共五千字,八十壹章。老子是道士,活得很長,大概160多歲,或者200多歲。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同時代,孔子20多歲。公元前535年、公元前527年、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38年+公元前05年、公元前5065年、公元前438年+公元前0年、公元前486年,孔子幾次問老子,都說老子“還是龍”。
《道德經》的版本是壹個獨特的現象。據統計,清朝以前,《道德經》共有103版。幾千年來古籍的抄錄、刻制過程中,難免會有誤差。到目前為止,已有3000多種修訂書籍。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王弼版本的兩部手抄本,是學術界比較關註的壹部,稱為帛書甲、帛書乙..帛書《道德經》比王弼早400多年。近年來,許多學者推崇帛書,但第壹版缺少1400,第二版缺少600字。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道德經》版本是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戰國竹簡。
歷史上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漢書·河上筆記》和《曹魏·王弼筆記》。其他重要版本有西漢嚴尊註本、唐代傅儀學派古本、唐代刻《道德經》石樓等。
市面上賣的書版本差異很大;甚至章節順序也不壹樣。其中,臺省陳鼓應教授的《老子註譯》修訂版比較客觀,參考了以前的版本和註釋者,以哲學研究為主;蕭先生的《道德經聖解》以道家修養為主,被譽為近代第壹註釋家。海濤馮先生的《道德經日常用之智慧》壹書,以人的日常用為中心,前後文證。擺脫歷史上的舊成見,如以莊解舊,儒釋道,西方哲學,從容不迫,值得壹讀。
《道德經》有多種版本,如傅本、何本、、王本、杜、郭店楚簡等。現在能看到的原版是《老子》,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比馬王堆帛書《道德經》早100多年。其他版本,如《賦本》、《河本》、《本相》、《王本》、《金本》等,都是漢代以後的版本。1973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德經》放在《道經》之前,也是學者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