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並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 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到了戰國末年在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 。漢朝將被秦國所滅的六國***同稱為"諸夏" 。
荊州(占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壹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陜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壹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壹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壹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陜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壹些地方)
擴展資料:
關於九州的說法,在流傳下來的古籍記載中有下列說法:
1、《禹貢》稱九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2、《爾雅》按殷制,稱九州為冀、幽、兗、營、徐、揚、荊、豫、雍,分冀為冀、幽兩州;
3、《周禮》按周制,稱九州為冀、幽、並、兗、青、揚、荊、豫、雍,分冀為冀、幽、並三州。
4、《尚書·堯典》的說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後,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並、營三州,合為十二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