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蛋殼的殼怎麽寫?

蛋殼的殼怎麽寫?

蛋殼的殼的筆順:橫、豎、橫、點、橫撇/橫鉤、撇、橫折彎鉤/橫斜鉤。

殼(拼音:ké、qiào)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殼指物體的堅硬外皮,文讀讀qiào,白讀讀ké。《說文解字》殼(殼)作?。繁體傳統的寫法是“殼”,1965年公布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改為“殼”,減少了壹筆。

字形源流:會意字。甲骨文是手持槌擊“南”(壹鐘形陶制樂器)的形象。鐘裏面是空的,外層是硬的,故產生堅硬外皮的含義。殼的本義為敲擊,凡可以敲擊出聲的東西,多內空而外有硬皮,故殼引申為堅硬的外皮。

古籍釋義

《唐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並音確。《說文》:從上擊下也。壹曰素也。又《玉篇》:物皮空也。《列子·黃帝篇》:木葉幹?。又卵甲亦曰?。仲長統《述誌詩》:飛鳥遺跡,蟬蛻亡?。或作殼。又《集韻》空谷切,音哭。《正韻》乞約切,音卻。義?同。

又《集韻》黑角切,與嗀同。歐貌。《左傳·哀二十五年》臣有足疾,若見之,君將嗀之。或省作?。又葉丘?切,音?。張載《七命》析龍眼之房,剖椰子之?。芳旨萬選,承意代奏。《韻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