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風暴”中中央督導組組長羅的這句話,真的意味深長,相當淡定。起初,這是壹個歡迎所有智者的宴會。表面上看是和平美好,卻掩蓋不了呂騰城背後的深水。
在典型的官方發言中,酒桌上不經意的話語,往往隱含著諸多勢力的明與暗的交鋒。這大概就是老百姓對官場特別是高層官場劇著迷的原因吧。如果妳工作了,吃飽了,妳永遠是生活中的第二個黨。如果能代替五六十歲的領導在權力漩渦裏做愛,那可不是壹般的感覺!
魏凡在《私人定制》中的心情與此類似。他在“假裝”壹個高級領導,對定制團隊有壹個要求:“把我腐敗到極點!”從《人民的名義》到《掃黑風暴》,觀眾不僅豐富了政治知識,了解了官場內幕,體會到了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意義,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壹張“官場經驗卡”。
為官壹任可以如鏡,與惡勢力鬥智鬥勇;貪官能搞橫向縱向,就能充分了解心靈腐蝕的全過程;當妳是奸商,妳可以陶醉在金錢中,親自解鎖萬千仆從的幸福。從“使用與滿足”理論來看,掌握了“官場修辭”的劇,通常會獲得體裁創作的財富密碼。
畢竟,除了經驗豐富的出租車司機的花言巧語,普通人獲取政治知識、了解海地局勢的唯壹途徑就是禁書和反腐劇。相比於禁書的好奇和大哥的內幕,大規模塑造當下政治生態圈的劇還是更貼近百姓和當下,幾乎都是會爆炸的。
軍官和戰場,戰略和技術
官場的勾心鬥角和技巧,本來就是中老年男性的智力遊戲(現實是沒有不女權的意思),棋局幾乎被砸了。《管子》說:“心術不正者,無為而知事者。”也就是說,心藏靜制動。雖是“無為”,卻能駕馭九招。
“掃黑風暴”中的石門區區長董耀深知這壹點,他就是九壹五專案組組長何勇(劉奕君飾)所說的“智者”。“菜霸”楊冬倒臺後,何勇興師問罪前,董耀徹底撇清關系,稱與楊冬只有幾面之緣,事關百姓菜籃子,自己失察要負責。
在董耀口中,何勇只能聽到董耀想告訴他的無效信息,其余線索毫無辦法。到了馬帥老婆那邊,董耀裝成老好人替小姨子考慮,想低價把新帥集團怡和新村的項目立項,然後賣給長騰資本。不僅發了大財,還賣了高明元的人情,算盤打得叮當響。
從專案組到達當天薛梅遇害開始,轉到馬帥提審意外死亡,掃黑風暴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諷刺官場腐敗,讓觀眾心滿意足,感覺拳頭僵硬。邪惡勢力像壹只看不見的手,站在專案組和無辜真相之間,試圖用性抹去壹切痕跡。
無論是被控制的菜價,還是被裸貸威脅的女孩,還是包庇惡勢力的公安局長,整個綠藤市都爛到了根。導演胡,由孫浩飾演,甘願做高明元()的馬屁精。他每天測n次血壓,用保溫杯泡枸杞。他去酒局的時候是壹整壺,所以身體不重要。
高明元是典型的板起面孔的小人。可怕的是笑臉下的尹稚。剛派殺手去埋了女朋友的媽媽,突然就可以和女朋友親熱,說服對方去看望自己的媽媽。這是壹種多麽變態的心理素質?面對專案組,壹句“線索都在這裏,掐掉”讓人脊背發涼。在高明元的心機裏,掐斷相當於“做了”。
除了正反兩面的人物刻畫,《掃黑風暴》對灰色地帶的探討也凸顯了其敘事的創新與進步。孫飾演的李成陽,戴著眼鏡,微笑著給大家講法律。他是壹個“訴訟人”,卻放不下十幾年前師傅林漢的死,盡管可能性微乎其微。按照套路,李成陽後期很有可能“自證清白”,成為同學何勇的神助攻。
通過刻畫人物在物欲和情欲的拉扯下,在命運和權力的搖擺下的掙紮狀態,掃黑風暴在壹定程度上擺脫了臉譜。外強中幹的孫經常躲在餛飩館裏,並不是因為貪圖女老板的美色,只是想找壹個有煙火氣的角落來避世。
官場想象與觀眾期待
反腐作品的情節邏輯、文本敘事、價值取向是文本所隱含的意識形態的視角。他們通過劇情向觀眾展示人物的關系結構,滿足他們探索政治生活的欲望。檢察院辦案細節的公開,對公眾來說是壹種“素養”。
之前以人民的名義橫掃黑風暴,開創了大規模的先例。觀眾不僅可以從劇中人的職務中梳理出我國黨政機關的職能和關系,還可以了解到黨員幹部的“雙規”和省紀委書記違紀違法時的處理流程,突破了以往“寫到副省級”的紅線。
需要警惕的是,在其他劇裏,百靈的感情線在反腐劇裏普遍成了障礙。相比鄭勝利的情感大戲和侯亮平的家庭生活,觀眾無論老少,都更願意看官場中開會的場景,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的壹些精彩政治話語,市長李達康的耳目壹新點。看著壹幫穿著“領導夾克”的老男人鬥智鬥勇,比那些精神落後的世俗男女要刺激和難忘得多。
相比鮮肉演員,觀眾更願意看到老演員的虛張聲勢。他們對角色的掌控能力和完美的臺詞往往讓年輕演員黯然失色。在《人民的名義》中,藝鷺完全被吳剛和許亞軍的氣勢壓倒了。每個人在同壹個場景裏都有臺詞,老演員們只好閉上眼睛,成為劇中的眼睛。
孫和躺在黑色風暴中的洪磊也是如此。雖然雷飾演的年輕警官林浩長得還不錯,也很帥,但是和孫演對手戲的時候還是顯得有些別扭。從《征服》中的《這是瓜熟蒂落嗎》到《掃黑風暴》中的《很難過》,孫的角色覆蓋從黑幫升級為正邪兼備,氣質被牢牢把握。
面對反腐掃黃的是與非,觀眾自然會把正義壹方的行為路線當成主菜。《人民的名義》中的正面人物侯亮平與祁同偉、高在山水莊園大打出手,觀眾看得驚心動魄,深知正義不易。
然而遺憾的是,《人民的名義》的正面主角塑造的很差。有侯亮平這個角色本身的平面化,總有壹種我會因為不知道人間疾苦而審判妳們這些人渣的感覺,也有藝鷺,蜜雪兒等人自己解讀出來的問題。
大義凜然的正面角色,還不如邪惡的反派,讓人心生憐惜。這真的不能歸咎於我們觀眾的“三觀不正”。也許是受創作的約束,反腐劇裏的正派人物總是像“從天而降的聖人”,但反派多是心理過程復雜、愛恨情仇正常的“人”。
陳的《黑洞》就是如此,而《人民的名義》中的鳳凰男祁同偉更是如此。硬糖君很難替代藝鷺這位天之驕子,但他能理解賭上性命,想要“打勝仗”的祁同偉。他未來的歸宿從根源上來說有著強烈的悲劇色彩,而這又源於他過於坎坷的經歷。是啊,有幾個人能像侯亮平壹樣成功?
祁同偉確實不值得模仿,但是可以代入。尤其是中國人向來同情悲劇英雄,祁同偉的塑造顯然成為了這種情感的理想容器。從目前掃黑風暴的發展來看,孫根本不會像那樣。也許我們可以期待壹個更復雜的正數。
從古至今的政治敘事
從場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官場無疑就是布迪厄所說的場。在矛盾鬥爭中,人們爭取自己的利益,控制他人,這是改變原有場域關系的壹種嘗試。這使得官場敘事處於壹種不斷變化的狀態,充滿了偶然和神秘的變數。
古代官場雖然和現代官場有質的區別,但有些結構功能還是挺像的。明朝1566,反腐的情況不比現代戲簡單。不僅嚴黨和反嚴黨之間有沖突,反腐敗派內部也有沖突。
徐階、趙貞吉等人把維護皇帝利益等同於維護人民利益,堅持“君為父,父無過失”的倫理觀;但哈裏秉持“民為重,國為次,君為光”的理念,直言朝廷腐敗的根源。這樣,面對分裂的正義,沈默的觀眾可以更深刻地反思歷史的復雜性。
以“反腐運動”和“幣制改革”為背景的《北平無戰事》,也給了現代題材反腐劇壹些啟示。壹方面關註反腐打虎的時事,另壹方面從大歷史的角度反思國民政府經濟崩潰的原因,也具有深遠的意義。“以血救國”的宗旨造就了梁和孫書記的分裂人格和悲劇命運。觀眾很難用“善與惡、忠與奸”的二元對立模式來分析這些人物的身份政治。
同樣經典的官場敘事也體現在潛在的角色塑造上。童軍天津站站長吳敬中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老人,終於把“團結意誌,捍衛領袖”的口號理解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學的是古代做官的技術。只要他的個人利益得到保護,其他壹切都可以犧牲。
如果運用得當,潛伏可以視為官場生存的指南。魯通過向鐘通泄露信息陷害李涯,李涯與他反目成仇,表示決不能為了個人利益出賣本部利益。馬奎不懂官場潛規則。他居然壹邊查余則成壹邊查站長,最後掉進了余則成的陷阱,表示永遠不要查他的直接領導...
趙在《政治反對政治》中說:“當政治的遊戲退化為行政的遊戲時,行政鬥爭的遊戲,雖然在智力上陰謀水平很高,但在精神上卻極其低下。它沒有精神意義,沒有精神追求,沒有理想,道德和審美意義已經退化到接近於零。”
政治作為整個古代社會心照不宣的生存技能,絕非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其中的小聰明,經過反腐掃黃劇在影視中的呈現,確實令人神往。不要以物為鏡,但至少可以揣摩中國語言藝術的博大精深。
搞清楚這些官場套話的套路,是不是壹種新的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形式,不得而知。但至少在遣詞造句上,可以避免很多“社交死亡”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