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求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目錄及對應教案

求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目錄及對應教案

後面還有好多?發不下了?就摘了壹點兒?給妳地址?自己看看吧~

/czyw/jszx/tbjxzy/jsys/bs/

目錄:

第三單元單元說明?

11?中國石拱橋?

12?橋之美?

13?蘇州園林?

14?故宮博物院?

15?說“屏”?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說不盡的橋

對應教案:

第三單元單元說明?

本單元以建築園林、名勝古跡為主題。所選的五篇課文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範的說明文,《橋之美》《說“屏”》則是帶有壹定說明性的小品。這樣編排,既方便進行比較教學,又能使本單元不至於單調、枯燥。

《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壹位橋梁專家,他雖然只是向普通讀者介紹有關中國石拱橋的壹般性的知識,卻顯得高屋建瓴,遊刃有余。抓特點,舉例證,要言不煩。多處運用具體數字來說明問題,體現了作者謹嚴的治學態度。

《橋之美》是著名畫家吳冠中的壹篇美學小品。文中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說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也獲得了壹些美學常識。而文章極具個性色彩的表達與《中國石拱橋》平實的語言形成鮮明的對比。

《蘇州園林》先總說蘇州園林的特點,再分別從幾個方面加以說明,總說與分說相結合,給讀者以全面、具體的印象。在文章中,無論是說明道理還是描摹景致,作者都沒有用任何壹處具體的園林作例證,作者所談的特點是蘇州各處園林所***有的特點。

《故宮博物院》以空間為順序,著眼於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由中間到兩側,逐次介紹建築物。這種順序安排,既符合壹般的遊覽參觀習慣,也符合故宮各建築物之間的主次關系。

《說“屏”》是壹篇小品,不太講究章法,也不註重介紹關於屏風的比較完整的知識,是作者對屏風由來已久的著迷、熱愛之情,讓他著眼於向讀者介紹屏風的實用功能與藝術裝飾功能,對如何使用屏風提出建議和希望。文中多處引用古詩文,增添了“屏風”的文化意味。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目標是:

1.了解我國傳統的建築、園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麽是說明文。教師可以拿記敘類文章與說明類文章作比較,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說明文的特點,以及讀寫說明文應註意的問題。

3.認識到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壹事物如何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就在於這個事物的特征。要讓別人認識、了解這個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來介紹。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壹般說來,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5.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等。要求學生能說出采用了什麽說明方法,並能說出其作用。

6.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說明文不求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而重在給讀者以知識,所以說明文的語言講求科學性。

本單元寫作訓練主要是寫作說明文,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裏以及《蘇州園林》的課後練習中都有寫作說明性文章的要求。

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活動層次清晰,內容豐富全面,學生在活動中可以獲得科學與文化知識,鍛煉觀察與思考的能力,以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11?中國石拱橋?

課文研討

壹、整體把握

文章抓住中國石拱橋的主要特點,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造以及不朽的藝術價值,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文章先概括介紹壹般石拱橋的特點:橋洞成弧形;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然後以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橋作為典型例子,來說明中國石拱橋取得的光輝成就。

介紹趙州橋時,先簡單交代趙州橋的位置、建造時間及解放後對它進行的修整。“造成後壹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到現在已經壹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等語句突出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堅固優美。

接著文章用具體數字說明趙州橋的長度、寬度,引用唐朝張嘉貞的話贊美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然後分四點對趙州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創性及藝術價值進行具體說明。第壹點是說大拱弧度小,便於車馬上下。第二、三兩點是從橋拱設計的獨創性方面進行說明,即“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這樣的設計使橋梁堅固耐用。第四點說橋梁與周圍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

文章介紹盧溝橋時采用的順序與此基本相同。

在介紹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之後,作者又分三點解釋了我國石拱橋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原因。文中充滿了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的深深敬佩之情。

說明文語言講究準確、周密,這在本文中有所體現。如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長、寬、拱長時,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壹,自16米到21.6米。”這些數字,都是經過科學的測量得來的,準確地說明了兩座橋的規模。同時文中也用了壹些表示不完全肯定,或有所限制的詞語,如“《水經註》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大約”“可能”是約數,“有記載的”加以限定,表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

二、問題研究

1.對於橋,我們首先應該註重它的實際功能。課文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這樣先說外觀,再說功能,是不是主次顛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應該刪去?

對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釋是:先寫形式,是橋所給人的直觀印象,是感性認識。結構堅固,是對橋的進壹步理解,亦即理性認識。因此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而不是並列的,因而“不但”“而且”這兩個關聯詞,不但不可省略,而正要使用它們來確定它們的遞進關系。

2.文中介紹的趙州橋的第壹、三個特點都是關於大拱的,第二個特點是大拱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作者為什麽不在介紹完趙州橋的第壹個特點後,緊接著介紹它的第三個特點,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間插入對小拱的介紹?

對此,作者的解釋是:大拱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是趙州橋首創敞肩拱的主要特點。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則其他拱橋,也有並列砌築的,所以按其特點的大小,作為列舉的順序。

練習說明

壹、閱讀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是什麽?試以趙州橋為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如何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2.作者分別介紹趙州橋、盧溝橋,說明的順序基本相同,請具體說壹說。

3.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畫出趙州橋的示意圖,標上相應的數據。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初步註意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1.中國石拱橋具有壹般石拱橋的特點,即“不僅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此外,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形式多樣,有不少驚人的傑作。趙州橋修建於公元605年,到作者寫作此文的時候已有壹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這表明了它歷史悠久;趙州橋的大拱長達37.4米,敞肩拱的形式,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以及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和諧,橋上的雕飾也十分精美等,有力地說明了趙州橋確實是驚人的傑作。

2.課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時間、結構特征的順序來分別介紹兩座橋的。

3.示意圖略。

二、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說明文用語很講究分寸。想壹想,如果把下邊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去掉,表達的意思有什麽變化?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2.《水經註》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3.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4.(趙州橋)全橋只有壹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橋。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1.“比較早”程度較輕,這樣表達比較穩妥。

2.“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使發言的根據增加可靠性。

3.“幾乎”強調了石拱橋分布範圍很廣,但並不排除有的地方沒有石拱橋的可能。

4.“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這樣才更符合實際情況。

三、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壹)《辭海》“盧溝橋”詞條文字略。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註意寫作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來寫,不能面面俱到。

《辭海》還提到的內容有:碑亭內有“盧溝曉月”漢白玉碑;橋東附近宛平城內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紀念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旁另建有新橋等內容。

課文裏介紹盧溝橋,著重介紹了它身上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地方,如果像《辭海》那樣面面俱到,勢必會模糊了文章的寫作目的。

(二)《夜宿盧溝》文字略。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註意說明文和記敘文在寫法上的不同。

《夜宿盧溝》主要寫的是觀賞“盧溝曉月”時的情景。作者描寫的重點是月光和橋下的流水,最後才烘雲托月般落到盧溝橋本身上,有了前面的渲染,盧溝橋給讀者留下美麗動人的印象。這與課文裏基本上是平實的介紹大不相同。

教學建議

壹、教學時可以先從文體入手,給學生看壹些簡短的記敘文和說明文片斷,引導學生理解什麽是說明文。

二、本文結構清晰,可以讓學生列出提綱,以便幫助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這壹點。

有關資料

壹、橋梁專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主持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壹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壹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

茅以升早年留學美國,其博士論文《框架結構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1921年,他回到祖國懷抱。30年代,茅以升在錢塘江大橋工程技術上的成就曾令國外同行對中國的橋梁建築工程師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茅以升擔任由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難題。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築”的建設中,茅以升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為這個歷史性的重大建築貢獻了自己的技術、經驗和智慧。他是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

作為壹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當過五所學校的教授、兩個大學的校長、兩個學院的院長。他積極倡導科普教育,撰寫了《橋話》《中國石拱橋》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二、關於《中國石拱橋》的創作(茅以升)

《中國石拱橋》壹文,是1962年我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壹篇散文,後來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幾年來,有不少中學教師來信或來訪,向我反映課堂講授中的壹些情況。教育家葉蒼岑教授也曾為本課備課的問題和我四次通信征詢意見。我所作的壹些解答,有壹部分轉載於有關語文教學的刊物中。現行語文課本,采集了各個方面的文章,知識面無比廣闊。從我接觸到的中青年教師中,深深感到他們對講授中的每壹篇範文,是那樣字斟句酌地認真研究,壹絲不茍。這種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最近,鄭州《教學通訊》編輯部的同誌打算出壹本《作家談中學語文課文》,要我談談創作經過。作家這個稱號,我不敢當,但由於上述情況,借此機會,回憶壹下撰寫此文時的構思活動,如果對廣大語文教師所要求的教學效果有所幫助,自是有益之舉。

首先,本文寫的是中國的石拱橋。石拱橋是我國傳統的橋梁三大基本型式之壹。石拱橋這壹體系,又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寫的這兩座橋,乃是千百萬座石拱橋中傑出的代表之作。幾千年來,石拱橋遍布祖國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發達而長足發展,它們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壹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壹座古橋,能經得起天災戰禍的考驗,歷千百年而不壞,不僅是作為古跡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變,可以稱作奇跡。當然,還應歸功於歷代的辛勤修繕,這類修繕活動又往往是出自民間的愛橋護橋,這壹社會風尚,在我國橋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傳頌的。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這種史的觀念和數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實物可觀的直覺印象,都是為理解中國石拱橋所須涉及的知識面。如果抽掉這些生動史實,則不僅內涵空虛,壹兩座孤立的軀殼,又能說明什麽問題呢?

其次,石拱橋在我國橋梁發展史上,出現較晚,但它壹經出現,便得到迅猛發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鐵路公路橋梁工程技術傳入中國以後,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結合現代的工程理論和新的建築材料,取得了更大的發展。本文所介紹的兩座橋,趙州橋已歷時壹千四百年,盧溝橋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經歷了近七百年,它們都稱得上雄偉堅固,迄今仍保持著初創風貌,可以通行重車,在中外石橋中是罕見的。趙州橋敞肩式的創造,早於西方七個世紀,它們之所以能夠經久不壞,說明設計與施工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再如趙州橋的淺基礎、短橋臺,不少現代工程師表示驚嘆,因為經過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無恙,這決不是偶然的。唐張嘉貞的《石橋銘序》中所雲:“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壹評價,幾乎和20世紀工程界學者異口同聲,技術高超,於此可見。本文在大量史實中,用“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來概括古代石拱橋技術上的成就,這是古今中外橋梁以及任何建築物所壹致追求的目標,在6世紀初,我國的能工巧匠發揮智力,大膽創新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橋,意境之美,雕琢裝飾,千姿百態,也是體現我國審美觀的壹種民族傳統。建築不論大小,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如同壹幅畫圖,不許有壹處敗筆。自從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壹套過硬本領,都具有壹定的美工水平,趙州橋的欄板,盧溝橋的石獅,都以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這也是中國石拱橋在藝術方面壹個可取的傳統,對於現代石拱橋裝飾也還存在著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石拱橋,在古代有壹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發展的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起著作用,因此,它是壹份珍貴的遺產,顯示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我們在現代橋梁事業中,必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選自《課文分析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三、理貫辭達,簡樸淡雅——讀《中國石拱橋》(章佩)

《中國石拱橋》是壹篇介紹石拱橋知識的說明文。作者於簡樸的說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處處流露出對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贊美,對祖國悠久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的歌頌,十分感人。全文簡樸淡雅,理貫辭達,不失為說明文裏的壹篇佳作。

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采用了有總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例證說明和特征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後又綜述解放後我國橋梁事業,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展。以文章主體即介紹兩橋的部分而論,總是以橋的地理位置、修建時代和功用,直說到橋的每壹具體特點及其作用。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種明晰的條理,是客觀事物自身各種關系的如實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對所說明對象的深刻明白的認識。

簡樸固非易事,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石拱橋》壹文於簡樸說明之中融入描繪,於條理之中富於變通。例如,文章開頭壹段介紹石拱橋的外形,先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壹句,極簡潔而形象地點明石拱橋的外形特色;然後,緊承“就像虹”三字,從古代神話和我國詩人作品中,進壹步說明“雨後彩虹”和拱橋之間的聯系,並把拱橋比作“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動靜結合,構成了壹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風景圖,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不同於壹般幹巴巴的說明文字,分明是壹段優美的寫景散文了。

“穩”而多“變”,文字方顯得灑脫。這從本文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不同層次布局中可見壹斑。介紹趙州橋,著重說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後壹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時間之久,並由此而引出了壹大段特點說明,介紹其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術。而介紹盧溝橋,除了壹般說明它的修建年代、堅固等情況外,則更側重在介紹藝術上的價值和在中國人民鬥爭史上的紀念意義。這樣,於“大同”之中顯現“小異”,於平穩之中又見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滯的弊病。

條理清晰,富於變通,說明描寫,相互交融,使人感到簡樸之中含蘊著淡雅的韻趣。這是《中國石拱橋》壹文的壹大特色。

《中國石拱橋》在語言運用上的簡樸,突出表現在洗練、明快上。作者以嚴肅的科學態度,或說原理,或引古籍,或舉數字,或作比喻,樸實無華,明白曉暢。全文語句十分簡短、明快,讀來自然上口,毫無佶屈聱牙之感,真如古人所說:“信筆寫出,無壹字壹句吃力,卻無壹字壹句率易。”可謂簡樸之至。

然而,簡樸絕非淺薄鄙俗之謂。細細品讀全文,處處可見作者筆力功夫之深。請看:為了說明“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我國南北朝時的《水經註》上的記載以作證明,令人信服。為了介紹趙州橋“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作者似乎是信手拈來,舉唐朝張的話,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壹下子勾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把人帶入壹種優美的境界。介紹盧溝橋上的石雕獅子,作者饒有興味地寫道:“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好像把壹頭頭獅子陳列於讀者眼前,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介紹知識的說明文,能寫得如此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確實不是易事。

我們說《中國石拱橋》簡樸而不失於淺薄,更多是指它言簡而意賅。請看全文最後壹段。這壹段寥寥二百多字,既要收束全文,又要介紹解放以來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成就,容量很大,文字卻很經濟。首句“兩千年來,我國修建了無數的石拱橋”,既與文章開頭照應,又壹筆收攏了全文的主體部分。然後從解放後全國大規模興建各種橋梁轉到“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橋”。緊扣住全文題目。接著,以雲南長虹大橋、雙曲拱橋和最大孔的拱橋三例說明,最後歸結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而有說服力。

作者這種寄嚴謹工巧於簡樸自然之中的功夫,在遣詞煉字方面也很突出。如介紹趙州橋的成就,用“著名”;介紹其歷史,用“最古”;說明其外形,用“橫跨”“雄偉”“雄姿”;介紹其施工技術,用“巧妙絕倫”,無壹字不自然貼切。宋代朱熹曾說過:“作文字須是靠實,說得有條理。”惟有理解,始能靠實。大散文家王安石也曾說過:“理解者,文不期工而自工。”《中國石拱橋》壹文,之所以能如此簡明樸實而又妙趣橫生,綽約多姿,“理解”“靠實”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

最後還要著重說壹點。古人論文,講“氣”、講“理”、講“情”、講“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清人劉大《論文偶記》中說:“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這幾句話,說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能力等與文字簡樸之間的關系。作者茅以升同誌,是新中國的老壹代橋梁專家,身經兩種迥然不同的社會,畢生從事於我國橋梁事業和教育工作。解放前,他主持設計建造了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壹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我國群眾至今引以為豪;解放後,參加設計和建造了不少更大更新的橋梁,為我國的橋梁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從畢生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為此而驕傲、自豪,又加之作者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並具有高度的文化素養和豐富而淵博的橋梁學方面的知識,這就使得這篇說明文寫得情真意切,理貫辭達,立意簡明而情蘊其中。我想,這才是《中國石拱橋》寫得如此出色的根本原因。

(選自《課文分析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四、“盧溝曉月”的來源

單以“曉月”形容盧溝橋之美,據傳說是另有原因:每當舊歷的月盡頭(晦日)天快曉時,下弦的鉤月在別處還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橋上,他偏先得清光。這俗傳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實,盧溝橋也不過高起壹些,難道同壹時間在西山山頂,或北平城內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曉的月亮會比盧溝橋上不如?不過,話還是不這麽拘板說為妙,用“曉月”陪襯盧溝橋的確是壹位善於想像的藝術家的妙語,本來不預備後人去作科學的測驗。妳想:“壹日之計在於晨”,何況是行人的早發。朝氣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橋。京城的雉堞若隱若現,西山的雲翳似近似遠,大野無邊,黃流激奔,……這樣光,這樣色彩,這樣地點與建築,不管是料峭的春晨,淒冷的秋曉,景物雖然隨時有變,但若無雨雪的降臨,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野,黃流,總可湊成壹幅佳畫,渲染飄浮於行旅者的心靈深處,生發出多少反射的美感。

妳說,偏以“曉月”陪襯這“碧草盧溝(語出清劉履芬《歐夢詞》中《長亭怨》壹詞:“嘆銷春間關輪鐵,碧草盧溝,短長程接。”)?”不是最相稱的“妙境”嗎?

(節選自王統照《盧溝曉月》,載於《中國現代散文選》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我們從資料中看到,建成於金明昌三年(1192)的盧溝橋,因它橫跨於盧溝河上而得名。盧溝河的上遊叫桑幹河,發源於山西馬邑縣(今朔縣)的雷山。這條河因為流經這裏的盧師山,也因為水質混濁,水色發黑,所以也曾叫過黑溝河、盧溝河。直到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了給這條河起個吉利的名字,能夠鎮住盧溝河的經常泛濫,才改名為永定河。建於金代的盧溝橋,是壹座長266.5米,寬7.5米、11孔的聯拱石橋。它對北京來說,稱得起是壹座最老、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大石橋。金章宗很推崇這座盧溝橋,就給它封了個“盧溝曉月”的雅號,並把它列為燕京八景之壹。有的資料這樣註解說:“每當五更雞唱,斜月西沈,盧溝橋的月色格外嫵媚,因以得名盧溝曉月。”

(節選自陳壽儒《夜宿盧溝曉月》,載於1982年2月14日《北京晚報》)

五、談談說明文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壹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中國石拱橋》屬於前者,它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語言》屬於後者,文章科學地說明了物候學知識。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采用什麽說明方法,壹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壹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采用某壹種說明方法,還是采用多種說明方法,是采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壹成不變的。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註意弄清空間的位置,註意事物的表裏、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采用什麽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如有壹篇說明文寫道:“壹只蜻蜓壹晝夜可以吃2?400只蚊子。”2?400只蚊子聚在壹起,比蜻蜓的身體要大許多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個差錯是怎樣產生的呢?原來據統計,蜻蜓壹小時可吃蚊子50只到100只。壹小時吃100只,壹天24小時,當然要吃2?400只了。作者的乘法計算是無誤的,卻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壹天24小時之內壹刻不停地吃蚊子。這就鬧出了笑話。

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的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壹格。

閱讀說明文和寫說明文可以聯系起來。上面談到的所要把握的四點,閱讀說明文要註意,寫說明文也要註意,只是所提要求要註意符合學生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