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蒲松齡(1640-1715)蒙古族,明崇禎13年—清康熙54年,享年76歲,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清代傑出文學家,小說家,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身於壹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18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壹而聞名籍裏,補博士弟子員。但後來卻屢應省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誌異》8卷、491篇,約40余萬字。郭沫若對他的評價是“寫鬼寫妖高人壹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壹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誌,71歲時才補了壹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
3、施耐庵(1296年~1371年)
名 子安(壹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子安,別號耐庵。漢族。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誌》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今人壹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附:羅貫中也為水滸傳作者)
4、俞萬春《蕩寇誌》
清 俞萬春 著
又名結水滸傳
此本接續金聖嘆評本之七十回水滸傳而作,是所有水滸系列作品中唯壹立場相對的壹本著作(金聖嘆評本之立場有正反兩說,尚無定論),因作者生當清季太平天國亂前,國內盜賊橫生,作者有感於當時中國受盜賊橫行之苦,因而深惡盜賊,有「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孰知羅貫中之害至於此極耶」(有壹說法稱:水滸七十回之前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後為羅貫中所續,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貶羅)的話,並進而著書立論,要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絲毫不容假借!」故此書中對宋江等人深惡痛絕,凡梁山泊上壹幹人等,幾乎都無好下場。
5、精忠說嶽 作者:李梅草
時代:明末時期
主要內容:歌頌嶽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傳頌嶽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但是嶽母刺字的故事,歷史上卻查無依據。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嶽飛的曾孫嶽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嶽母刺字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註明此四字出自嶽母之手。
6、嶽飛·滿江紅
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民族英雄[1]、軍事家、抗金名將,漢族人。字鵬舉,謚武穆,後改謚忠武。嶽飛19歲時投軍抗遼。紹興十壹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或許有)的罪名將嶽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他死於南宋高宗年間,時年三十九歲。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已盡“忠孝節義”,並留有《嶽武穆集》(又稱《武穆遺書》)。
嶽飛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誌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
7、聲聲慢全詩 李清照(選自<漱玉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 (1084~約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生於北宋元豐七年,山東章丘,逝於臨安,享年七十壹歲。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
8、《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壹,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清代乾隆年間,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壹,也是世界文學經典巨著之壹。又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金玉緣》等。作者曹雪芹曹雪芹,中國清代偉大的文學家,名沾(zhān),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河北豐潤(壹說遼寧鐵嶺,壹說遼寧沈陽.),生於1724年,卒於1764年。
9、 《封神榜》又名《封神演義》,歷史名著,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壹部中國神魔小說,作者是明朝的陳仲琳(或許仲琳),約成書於隆慶、萬歷年間。是壹部古代魔幻幻想神話故事,根據評話《武王伐紂》,再參考古籍和民間傳說創作而成。
幾百年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讀者,並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聞名於世。其內容依托“周興商滅”的歷史背景,用武王伐紂為時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書,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結束。
其中的哪咤鬧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訪賢、三搶封神榜、眾仙鬥陣鬥法等情節,展現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還有水遁、土遁、風火輪、火尖槍……
10、吳承恩(1504?—1582?),中國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壹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種文字流行於世。
《西遊記》也是壹部具有濃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說的代表作。
吳承恩壹生詩、文、詞創作甚多,死後大部亡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包括詩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詩3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