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文學體裁的壹種,形式較為多樣化,可以吟詠、朗誦。在中國古代,區別“詩歌”與“非詩歌”之間的主要標準為“是否押韻”(不押韻者絕非詩歌)。
新文化運動之後,在西洋文學的影響下,部分作者創作了不押韻的新詩,從此“無韻詩”正式登上了中國文學的舞臺,甚至壹度成為了詩界主流。詩歌主要的特點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凝聚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於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有鮮明的節奏感。
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摘自趙缺《無咎詩三百序》。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是壹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壹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擴展資料
發展:詩歌發展經歷了《詩經》→ 《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的發展歷程。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它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壹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參考資料:
詩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