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明穴,為何又被人稱之為眼睛保健的首選穴位。中醫師指出:不論是青中年人用眼過度導致的眼睛疲勞,還是小孩的近視預防保健,還是老年性白內障所致的視物模糊,選用睛明穴治療,均有不錯的療效。今天就和大家壹起了解下睛明穴。
睛明穴.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又名精明、淚孔、淚空、目內眥等。睛明穴因其位於目內呲,近於睛,能治目視不明,可以明目而得名。其睛者,穴所在部位及穴內氣血的主要作用對象為眼睛也。明者,光明穴之意也。本穴為太陽穴膀胱經之第壹穴,其氣血來源為體內膀胱經的上行氣血,是膀胱經經氣上行所化。血由本穴濡養於眼睛,所以眼睛可變得明亮清澈。本穴又是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脈、陰蹺脈五脈之會,是主治眼部疾患的常用腧穴。
本穴定位:
《針灸入門》言:“睛明在目內呲紅肉陷中”。《銅人》也記載“睛明壹名淚孔,在目內呲頭外壹分”。《針灸學》則載“睛明穴位於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本穴在眶內緣瞼內側韌帶中,深部為眼內直肌;有內眥動、靜脈和滑車上下動、靜脈,深層上方有眼動、靜脈本幹;布有滑車上、下神經,深層為眼神經,上方為鼻睫神經。”
穴位作用:
人眼睛之所以可以視萬物,辨五色,都是有賴於五臟六腑精氣上行濡養眼睛。這裏面又以腎、膀胱經的經氣尤為重要。《黃帝內經》有言,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這也是說明了人體水精的運行,是有賴於膀胱經氣的推動的。睛明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起始穴,本穴可調節膀胱經精氣,讓水谷精微化生為血,更好的濡養眼睛,所以本穴為眼部保健的重要穴位。睛明穴能補能瀉,不論是屬實熱之眼病或者寒虛之疾,均有壹定療效。
《針灸大成》指出:“睛明主固遠視不明,惡風淚出,憎寒頭痛,目眩”。《針灸甲乙經》也記載:目不明,惡風,目淚出憎寒,目痛目眩,內眥赤痛,眥癢痛,淫膚白黯,晴明主之。”遠視不明,惡風淚出,多見於老年性白內障及老花遠視。老年性白內障、遠視等,中醫多數是認為肝腎不足,難以濡養眼睛所致。睛明穴為膀胱經連接眼睛的重要穴位,刺激本穴可以調整膀胱經精氣,更好的濡養於目。所以,本穴對於老年眼花遠視,視物模糊等有良好療效。臨床上多使用睛明穴、攢竹穴、腎俞、肝俞綜合治理。不過屬虛之病收效緩慢,需時常按摩保健。
《玉龍歌》則言:睛明主治兩眼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魚尾穴,太陽出血自然消。這個主要說的是睛明穴主治眼睛紅腫熱痛(主要為天行赤眼及暴風客熱),現代醫學上的急性結膜炎。但由於急性結膜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壹種常見的急性流行性眼病,其傳染性強,所以現在臨床上已經很少使用本穴來治療本病。急性結膜炎反而應該勤洗手(采用流動水),避免傳染,做好個人衛生,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
睛明穴還是預防近視及緩解眼部疲勞的要穴。其中我們熟悉的眼保健操第二節,就是按壓睛明穴。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在兩側眼窩穴位處,按節奏上下按壓,做四個八拍。隨著伏案工作及電腦工作者越來越多,眼部疲勞者常見,平時大家可以在工作之余揉按睛明穴,可以起到緩解眼睛疲勞,預防近視的作用。
本穴保健方法:
針刺法:《針灸學》載,囑患者閉目,醫者左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左手緩慢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 1寸。不撚轉,不提插(或只輕微地撚轉和提插)。出針後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
註:由於本穴為眼部穴位,錯誤操作可損失眼睛,所以非醫者不要針刺本穴。
按摩法:我們可以參考眼保健操按壓方法。用雙手食指螺紋面分別按在兩側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狀。有節奏地上下按壓穴位,每拍壹次,做四個八拍。
註:行本穴按摩保健前需要清水洗手,擦幹。有條件者,可用酒精濕巾行手部消毒。
艾灸法:本穴禁灸!!!
古籍《銅人》、《外科密要》、《醫學入門》等書均記載,睛明穴不可灸。教材《針灸學》同樣記載,本穴不可灸。有醫學雜誌曾報道,本穴灸之可能導致熱性白內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