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漢書·河間·王獻·劉德川》:“古為今用,實事求是。”
公元前155年,漢武帝劉啟的第三子劉德被立為河間王。劉德非常喜歡儒家思想,他的衣著、言行都是儒生模仿的,山東很多儒生都依附於他。
儒家思想還沒有成為正統。秦末戰亂之後,古籍和學者所剩無幾,儒學很難恢復。此時河間王劉德適時而起,曰:“骨灰盡,散卷編,只存。”劉德當了26年國王,但他從未卷入過國王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相反,他壹生致力於收集和整理中國文化古籍。
為了收集書籍,劉德走遍了洛陽、山東、河北等地。他不怕辛苦,不怕實踐。凡是在民間聽說有好書的,都會親自帶著壹大筆錢去買,命人再為百姓做壹本。對於不想賣的,他願意要,從不采取強制措施。這在當時對大多數統治者來說是困難的,所以劉德賢出名了,許多知識分子不遠千裏,把他們祖先的舊書帶到劉德。對於這些人,劉德俊給了他們重用和獎金。他的著作有《詩》、《左傳》、《周官》、《禮記》等,有數十種之多。
劉德還親自參與了古籍的整理工作。他以名儒牛膝、關長卿為醫,以王鼎為師承。他還招募世界著名的學士來研究和整理獲得的書籍。劉德校勘古籍的態度非常嚴謹。對於殘缺不全、文字生疏、版本各異的古籍,他必須組織壹批儒士進行討論、分析、糾正、認真校對,然後整理成書。
經過艱苦的校勘工作,劉德整理出了大量的原始古籍,這對書籍匱乏的漢朝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劉德攜帶了許多古代書籍,如詩歌和書籍到朝鮮。漢武帝劉徹看到劉德帶來這麽多書,非常高興,每次都舉行盛大的儀式來接收它們。
劉德雖然致力於古籍整理工作,但由於漢武帝的猜忌而患病,死於公元前130年。但是,劉德的作品仍然受到知識分子的追捧,班固在《漢書》中為其立傳,其傳中首先評價了劉德的“實事求是”。?[1]?
詞語辨析
同義詞:腳踏實地
反義詞:名義上,名義上。
歇後語:三擔牛糞,六筐。
謎語:尋找依據;找出真相而不要試圖作假。
使用
作定語、賓語和狀語;指從實際情況出發
例句:總結經驗要實事求是,不能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