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形容的非遺項目是宣紙。
古人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則漂絮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壹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壹層纖維薄片,經晾幹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紙的左邊是“系”旁,這就意味著,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最原始的紙實際上是屬於絲壹類的絮,可見造紙術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中智慧的結晶。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用樹皮、苧麻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成為現代紙的淵源。此後紙產量大增,得到普遍使用,並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勞動人民創造出種類繁多的紙品,其中尤以宣紙最負盛名,文房四寶中的“紙”,自宋朝以來就專指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是古人對宣紙最美妙的評價。
宣紙的介紹:
宣紙是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涇縣地處中緯度南沿,根據氣象指標分類,屬於北亞熱帶、副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資源豐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7℃,氣溫年極端最高值為40.8℃。涇縣境內草本植物約計1000余種,適宜宣紙的取材與制造。
唐天寶年間,在全國各地運到京城長安的進貢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紙、筆”等貢品,這說明當時宣城郡已生產紙、筆。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具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被譽為“國寶”。
宣紙潤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作畫“墨分五色,”即壹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少蟲蛀,壽命長。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