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空簡介

中空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經外奇穴名·中空 3.1 中空穴的定位 3.2 中空穴主治病證 3.3 刺灸法 4 經穴別名·中空 4.1 次髎的別名 4.2 出處 4.3 穴名解 4.4 所屬部位 4.5 次髎穴的定位 4.6 次髎穴的取法 4.7 次髎穴穴位解剖 4.7.1 層次解剖 4.7.2 穴區神經、血管 4.8 次髎穴的功效與作用 4.9 次髎穴主治病證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次髎穴的配伍 4.12 文獻摘要 4.13 次髎穴研究進展 4.13.1 對膀胱的影響 4.13.2 對無痛分娩有較好的針刺效應 4.13.3 用於結紮術 4.13.4 用於下腹部全子宮切除術 4.13.5 治療婦科炎癥 5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空 1 拼音

zhōng kōng

2 概述

中空:1.經外奇穴名;2.經穴別名。

3 經外奇穴名·中空

中空為經外奇穴名。出《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腰下部,第五腰椎棘突兩側各開3.5寸。左右計2穴。主治腰痛、肋間神經痛、腰背肌痙攣等。壹般直刺0.3~0.5寸;可灸[1]。

3.1 中空穴的定位

中空穴位於腰下部,第五腰椎棘突兩側各開3.5寸[1]。左右計2穴[1]。

3.2 中空穴主治病證

中空穴主治腰痛、肋間神經痛、腰背肌痙攣等[1]。

3.3 刺灸法

壹般直刺0.3~0.5寸;可灸[1]。

4 經穴別名·中空

中空為經穴別名,即中髎穴。《針灸大成·勝玉歌》:“腰痛中空穴最奇”。註:“‘中空’穴,以腎俞穴量下三寸,各開三寸是穴。灸十四壯;向外針壹寸半。此即膀胱經之中髎也。”所說分寸有誤。

穴位 次髎 漢語拼音 Ciliao 羅馬拼音 Tzuliao 美國英譯名 Secondary Bone 各

號 中國 BL31 日本 31 法

國 莫蘭特氏 V31 富耶氏 V31 德國 B31 英國 B31 美國 BI31

次髎為經穴名(Cìliáo BL32)[2][3]。出《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2][3]。又名中空(《針灸大成》)。次即第二,謬即骨隙,四對骶後孔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3]。次髎穴同上髎穴,為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常用穴。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不孕,遺精,陽痿,疝氣,癃淋,衄血,嘔吐,腸鳴泄瀉,背寒,腰脊痛,下肢不仁,腰痛,小便不利,遺尿,下肢痿痹,帶下,腰骶疼痛,陰挺,坐骨神經痛,盆腔炎,現代又多用次髎穴治療陰癢,子宮脫垂,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睪丸炎,骶髂關節炎,下肢癱瘓等。並可作催產,引產之用。

4.1 次髎的別名

中空(《針灸大成》)。

4.2 出處

《針灸甲乙經》:女子赤白瀝,心下積脹,次髎主之。

4.3 穴名解

次即第二,謬即骨隙,四對骶後孔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3]。

次,有位次、順序之義。此穴在第2骶後孔中,居上髎穴之次,故名次髎[4]。

4.4 所屬部位

骶部[5]

4.5 次髎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次髎穴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骶後孔處[6]。

次髎穴位於骶區,正對第二骶後孔中。俯臥取穴[3]。

次髎穴位於骶部,在第二骶後孔中,約當髂後上棘下與骶正中線之中點[2]。

次髎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位置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圖出自《中醫大辭典》)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肌肉)

次髎穴在骶部的位置(骨骼)

4.6 次髎穴的取法

俯臥位,在第二骶後孔處取穴。

次髎穴位於骶區,正對第二骶後孔中。俯臥取穴[3]。

俯臥位,以示指尖按在小腸俞與脊椎正中的中間,小指按在尾骨上方有小黃豆大的圓骨突起(骶角)的上方,中指與環指相等距離分開按放,各指尖所到之處是:示指尖為上髎、中指尖為次髎、環指尖為中髎、小指尖為下髎[7]。

4.7 次髎穴穴位解剖

次髎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骶棘肌、第二骶後孔。有骶外側動、靜脈後支。為第二骶神經後支通過處。有骶外側動、靜脈後支。為第二骶神經後支通過處。皮膚由第壹、二、三骶神經後支的外側支臀中皮神經分布。左右兩側第二骶後孔之間距為33毫米和第三骶後孔的縱距為15.2~16.2毫,米在活體,第二骶後孔和骶前孔的傾向約65度。個體略有不同。

4.7.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豎脊肌→第二骶後孔[3]。

4.7.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臀中皮神經分布;深層有骶外側動脈分支和第2骶神經後支的肌支分布[8]。

布有第二骶神經後支和骶外側動、靜脈後支[2]。

4.8 次髎穴的功效與作用

次髎穴具有補益下焦,強腰利濕的功效。

次髎穴有理下焦、健腰膝的作用[3]。

次髎穴位於腰骶部,近於腎臟和胞宮,膀胱與腎相表裏,故可治療婦科病及男性病,還能治療前陰病[9]。

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於腰部和下肢,故次髎穴可治療腰腿病[9]。

次髎穴鄰近於二陰,故常配合其相關腧穴治療前陰病、婦科病及腰部病[9]。尤以治療痛經病為最,也是八髎穴中最常用的腧穴[9]。

4.9 次髎穴主治病證

次髎穴同上髎穴,為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常用穴。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不孕,遺精,陽痿,疝氣,癃淋,衄血,嘔吐,腸鳴泄瀉,背寒,腰脊痛,下肢不仁,腰痛,小便不利,遺尿,下肢痿痹,帶下,腰骶疼痛,陰挺,坐骨神經痛,盆腔炎,現代又多用次髎穴治療陰癢,子宮脫垂,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睪丸炎,骶髂關節炎,下肢癱瘓等。並可作催產,引產之用。

次髎穴主治少腹、前陰、腰骶等疾患:如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不孕、遺精、陽痿、疝氣、癃淋、衄血、嘔吐、腸鳴泄瀉、背寒、腰脊痛、下肢不仁等[3]。

次髎穴主治腰痛、月經不調、痛經、小便不利、遺精、遺尿、下肢痿痹[8]。

次髎穴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陽痿,遺精;小便不利;腰痛,下肢痿痹;疝氣[10]。

次髎穴主治腰骶疼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痛經,疝氣,下肢痿痹,以及坐骨神經痛,盆腔炎,並可用於催產,引產等[2]。

現代又多用次髎穴治療陰癢、子宮脫垂、盆腔炎、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睪丸炎、骶髂關節炎、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並可作催產、引產之用[3]。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直刺1~1.5寸[8][2][10][3],骶部有酸脹感[10]。

若治療婦科病,針尖應刺入2寸,使小腹內有熱感[10];

若治療前陰病,針感應放散到會 *** [10];

若治療肛腸病,針感應向尾骶部放散[10]。

註意:次髎穴針刺不能過深,以防穿過骶後孔,刺傷膀胱及腸管[9]。

4.10.2 灸法

可灸[3][10][8]。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2]。

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4.11 次髎穴的配伍

次髎配關元、三陰交,有調理下焦,活血調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帶下。

次髎配商丘,湧泉,有健脾補腎,暖胞宮的作用,主治痛經不孕。

次髎配腎俞、中極、三陰交,治痛經[10]。

次髎配腎俞、環跳、足三裏、陽陵泉、懸鐘,治腰痛、下肢痿痹[10]。

次髎配腎俞、氣海、百會、足三裏,治直腸脫垂[10]。

4.12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腰痛快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次髎二穴,在第二空夾脊陷中,治疝氣下墜,腰脊痛不得轉搖,急引陰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堅脹。

《針灸大成》:主婦人赤白帶下。

4.13 次髎穴研究進展 4.13.1 對膀胱的影響

針刺次髎對膀胱功能有壹定影響,壹般可使膀胱收縮,對下肢輕度癱瘓的患者,可使膀胱殘余尿顯著減少[10]。

現代研究證明,針刺次髎穴可使膀胱收縮[4]。對下肢輕癱患者,針之可使膀胱殘余尿顯著減少,其針刺產生的效應隨手法加重而加強[4]。

4.13.2 對無痛分娩有較好的針刺效應

針刺後有增強子宮收縮能力、縮短產程的功效[10]。

針刺本穴對分娩可減輕或消除疼痛,使宮縮增強,產程縮短[4]。

4.13.3 用於結紮術

次髎等穴對腹式輸卵管結紮術有較好針刺麻醉效果,加以水溝、承漿,其針刺麻醉的Ⅰ、Ⅱ級率可達91.4%,用三陰交、次髎的Ⅰ、Ⅱ級率可達85.5%,說明次髎配合其他腧穴,對輸卵管結紮術有較好的鎮痛效果[10]。

對腹式輸卵管結紮術有較好的針麻效應,對下腹部皮膚傷害性 *** 引起的大腦皮質誘發電位,有明顯抑制作用[4]。

4.13.4 用於下腹部全子宮切除術

取腰俞、次謬穴組針麻開展下腹部全子宮切除術,對解決鎮痛不全,內臟牽拉反應,肌緊張等方面問題,有較明顯的效果[3]。

4.13.5 治療婦科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