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西渚的家鄉野菜

西渚的家鄉野菜

“白蓬”(也叫“棉繭頭”,壹種綠色草本植物),每在清明節前後,人們就到田邊采摘壹點,放在石臼裏舂碎後“玉”(和)在米粉裏,做成團子,蒸熟後,呈綠色,吃起來有壹種清香味,特別“經餓”。據《本草綱目》記載,這種草味甘、性平,有祛痰、止咳、平喘、祛風寒的功能。

“金花菜”又叫“南苜蓿”,是壹二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春天發芽生長。它壹般長在比較幹燥的土壤中,葡萄狀地長在地上,呈品字形的3張葉子長在壹根枝上,像壹顆心的形狀。大面積栽種可以當作飼料或綠肥。

“蕨菜”有著山菜之王的美譽。蕨菜的營養價值很高,營養成分是壹般栽培蔬菜的幾倍至十幾倍。蕨菜還能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降氣、化痰等功效。據資料記載,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就開始使用蕨菜了。《詩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也有過對於蕨菜的記載。200多年前,清康熙皇帝在狩獵途中吃過用蕨菜制作的佳肴,大加贊賞,從此蕨菜就成了清宮的貢品。

“小蒜”也稱 蒜、山蒜、澤蒜。《本草綱目》記載:“小蒜,即 也。苗如蔥針,根白,大者如烏芋子。兼根煮食,謂之澤蒜。”“中國初惟有此,後因漢人得胡蒜(即大蒜)於西域,遂呼此為小蒜以別之。”“小蒜,野生,處處有之。”“蒜,葷菜也。兼根煮食,菜之美者。”且“理胃溫中,除邪痹毒氣。”但小蒜“味辛性熱,不可長食。”

“地衣” 是多年生植物,是由1種真菌和1種藻組合的復合有機體。地衣則無真正根、莖、葉的分化;它不僅在進化上比苔蘚植物更為原始,更重要的是,它並不是單壹的植物有機體,而是由真菌和藻類***生的復合生物體。在形態、解剖、生理、化學及分布方面,地衣既不同於自由生活的真菌,又有別於自由生活的藻類。地勢平塌且潮濕的山地上較多,在梅雨季節生長較快,呈綠色,新鮮地衣吃起來特別鮮。也可將其洗凈曬幹後保管起來,用清水浸泡片刻即呈新鮮狀態。

“莧菜” 以嫩莖葉為食的壹年生草本植物。在秋冬交替時出芽,來年壹到三月間食用,三月下旬開花結籽。全株可入藥。世界各地都有莧屬植物的分布。中國有莧屬的13個種。中國自古栽培莧菜,在中國漢初的《爾雅》中稱為“蕢,赤莧”。現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馬蘭” 又名馬蘭頭、雞兒腸,為菊科馬蘭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幼嫩莖葉清香脆嫩,逢春後至清明前作涼拌菜食用。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有青梗和紅梗馬蘭之分,均可食用。藥用以紅梗為佳。具有消食、利尿、退熱止咳等藥用價值。馬蘭抗逆性強,對栽培條件要求不很嚴格,壹般房前屋後、十邊隙地均可種植。

“香椿頭”是壹種多年生木本植物,每年3月中旬開始發芽,摘其嫩葉用開水燙壹下,祛其異味,可作涼拌菜食用,用來煎雞蛋最佳。那紅褐紫亮的嫩芽惹人喜愛,壹種特殊的香味十分誘人。具有清熱健胃,解毒殺蟲的功能。《陸川本草》中有“健胃,止血,消炎,殺蟲。治子宮炎,腸炎,痢疾,尿道炎”之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