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漢武帝的萌寵石鯨魚長什麽樣?為何被人稱是陜西最低調的文物?

漢武帝的萌寵石鯨魚長什麽樣?為何被人稱是陜西最低調的文物?

這件名為?石鯨?的文物確實十分低調,因為它就是將石頭雕刻成了鯨魚模樣,但是由於不是很相像的緣故很容易被誤以為就是壹塊普通石頭。有關於石鯨魚,其實早在秦朝時期秦始皇便曾下令雕刻過石鯨魚。這條石鯨魚雕出來之後被放置在了?蘭池陂?。待進入到西漢統治時期之後漢武帝也下令雕刻了兩條石鯨魚,然後將它們分別放置到了太液池與昆明池這兩處地方。

漢武帝時期雕刻的兩條石鯨魚大致長度為4.9米,頭部直徑0.59米,尾部直徑則為0.47米,魚身直徑最大有1米。《三輔故事》這壹古籍也曾對這石鯨魚做出過記載。這兩條石鯨魚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被發現,待出土之後被收藏於當時的陜西省博物館(今碑林博物館)。不過後來因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開館,出自太液池的石鯨魚被轉移到了陜西歷史博物館,昆明池的石鯨魚則壹直留在碑林博物館。

被轉移到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太液池石鯨魚被放在了非常顯眼的壹處地方,但是即便如此卻鮮少有人會關註到它。太液池石鯨魚就放置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門口處的觀景池裏,不識石鯨魚?真面目?的人會以為這就是壹塊普普通通的觀景石。這是因為這石鯨魚的雕刻風格采取了西漢時期非常盛行的寫意手法,這壹風格導致石鯨魚缺乏寫實性。

如果不曾提前了解過石鯨魚的來歷的話,確實很難知道這塊直接放置於博物館門口觀景池中的大石頭其實是壹件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物。為此,石鯨魚也被視為陜西最低調的文物。而博物館之所以直接將石鯨魚這件歷史文物放置於門口的觀景池中壹是為了以水養石,二是因為這石鯨魚分量夠重,無需擔心會被輕易盜走。

因為歷史上曾經有十多個王朝曾建都於陜西,所以陜西境內的文物數量也是非常多的。除了漢武帝時期的石鯨魚之外,於陜西出土的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紅陶尖底瓶,商代的蛇首匕,西周的列鼎列簋、日己方彜,秦朝的跪射俑、杜虎符等等。這些文物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且這些文物之中還包含了很多國寶級文物,比如說五祀衛鼎、鑲金獸首瑪瑙杯、客使圖以及鴛鴦蓮瓣紋金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