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莘塍街道的文化

莘塍街道的文化

莘塍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比較有名的有南宋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葉適,永嘉學派重要代表、兵部尚書蔡幼學,當代音樂家繆天瑞、眼科專家繆天榮、作家繆天華、著名的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夏鼐等。莘塍還是老革命根據地,劉英、林去病、龍躍等壹大批革命前輩都曾在這裏寫下可歌可泣的歷史。 溫州話(吳語甌江片)

溫州話是吳語的壹種,屬於吳語甌江片,是南吳語的代表。溫州本地方言以甌語最為重要,壹般泛指通行溫州各地的溫州話。溫州方言除甌語外,還有閩語、蠻話、蠻講、畬客話、金鄉話、大荊話和羅陽話等。 甌菜

溫州的魚類食俗,源遠流長,傳統深厚,見於史載,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史記·貨殖傳》載:“楚越之地,飯稻羹魚,果蔬贏蛤…”說明當時人們不僅會制作以魚類為原料的魚羹,而且還以“果蔬贏蛤”作為佐餐食品了,張華的《博物誌》中也說:“東南之人,食水產魚蚌螺蛤以為珍味,不覺其腥,”《逸周書 王會解》載“歐(甌)人蟬蛇,順食之美”、“且甌文蜃”,說的是當時的甌越人,吃蛇、蛤為生,認為是上等珍品,後來經過溫州歷代人民的創造、豐富,以魚類為主的食俗又進壹步得到發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了菜系,並壹直傳承至今。甌菜是在長期的溫州民間食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根據古籍記載和調查,在清時已初具雛形,當時,以海鮮人的菜肴已十分流行,建國後,經過廚師們的努力創造,於80年代終於完成了甌菜的定型,奠定了“以海鮮入為主:輕油輕芡,重刀工;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細巧稚致”的地方特色,並躋身於全省菜系的行列,90年代,溫州甌菜又取得了日新月異的成績,名廚輩出,並以全國矚目的地方菜系馳名國內外,現甌菜的烹調方法達30多種,己列入《中國菜譜》的名菜46個;同時,還擁有各種甌菜多達250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甌菜菜系。 最有名氣的小吃:莘塍五香幹

如果挑選壹樣最有莘塍特色的小吃,恐怕非莘塍五香幹莫屬。

莘塍五香幹始創於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又名“庚春園”五香幹,以口感和回味鮮美遠近聞名。

過去,往來於瑞安城區和塘下、溫州市區的輪船在塘河穿梭,小販售賣五香幹的叫賣聲和船艙裏悠然婉轉的瑞安鼓詞聲,構成了許多莘塍人的集體回憶。壹百多年來,從肩挑手提在街頭巷尾輪船車站叫賣,到擺上超市商店貨架;從散裝稱斤算兩,到真空包裝明碼標價;從本土銷售,到走出溫州,走出國門……莘塍五香幹的包裝變得更好看,保質期變得更久,不變的是濃濃的溫州瑞安味道。 最知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米塑

莘塍街道上村村,65歲的民間竹編藝人李道永家裏,花瓶、花籃、鷹、雞、魚簍、雞籠等傳統手工竹編工藝品琳瑯滿目。

2008年,瑞安竹編手藝被選為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李道永被推選為這項“非遺”傳承人,並被評為首批“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

李道永說,莘塍上村的竹編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篾”(即竹編),莘塍上村也因此被譽為竹編“專業村”。據《莘塍鎮誌》記載,當地傳統名優產品紅十字竹籮曾獲溫州地區竹籮比賽第壹名。

如今,李道永是我市壹高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竹編技藝外聘老師、瑞安圖書館的竹編教學老師,並經常參加“非遺”文化展演活動。

和李道永同為“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的莘塍人陳貽春則是壹名米塑高手。米團在他的手中,經過搓、捏、貼、掐等手法,很快就化成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

陳貽春的陳恒發米塑老店是當地有名的百年老店。創始人陳學金(1898-1970)10歲從師學藝,15歲創辦米塑店,人稱“娒兒老司”,在溫州制作壽桃的比賽中得過金牌。第三代傳人陳貽春,12歲隨父學藝,今年46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省(溫州米塑)代表性傳承人。 溫瑞塘河沿岸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九裏匯居民區

九裏匯,因眾多水系均由街旁的伍公河匯入飛雲江而得名。九裏匯居民區曾是溫瑞塘河瑞安段最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和商貿中心,擁有120多年的歷史,更創下莘塍建鎮以來無數個第壹:第壹個門牌號,第壹條水泥路,第壹條自來水管,第壹座居民區……

坐在船上看九裏匯老街,最能品味出其古樸的風韻:這裏的店鋪是最具瑞安特色的“間”(落地房),售賣的主要為鞋服、電器、雜貨、五金等,更有傳統手工藝坊夾雜其中,電視劇《溫州壹家人》曾在這裏取景。

根據此前瑞安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調查,這裏大部分建築年齡可追溯到清末時期,屬百年老屋。清同治(1862-1874)年間,這條繁華的街道已經聚集食鹽、醬酒、飴糖、魚行、綢布、洗染、紙傘、水果、藥材等10多個行業,其中就有莘塍中村人蔡世明等人於同治九年(1870)創辦的介春醬園,還有雲香齋紙店、寶興綢布店、胡同發南北貨店等知名店鋪。

根據九裏匯規劃設計方案,下壹步,這裏將打造成適合傳統居住性街區,保護沿河沿街的歷史風貌。 最著名的音樂泰鬥:繆天瑞

1908年4月,繆天瑞出生於莘塍南鎮村的繆家老宅裏,該老宅現為瑞安市文物保護點。繆氏家族是當地望族,多年以來出了不少名人,其中包括我國著名眼科專家繆天榮、化工環保專家繆天成和臺灣師範大學文學系教授繆天華等。

繆天瑞6歲入莘塍小學、12歲入瑞安中學讀書,1926年畢業於上海藝術師範大學。自1949年離開家鄉後,60年來,他很少回家鄉,但仍能講壹口瑞安方言。2009年8月31日,繆天瑞在京辭世。

繆天瑞壹生與音樂打交道,不僅是中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開拓者之壹,也是中國律學基礎理論的奠基人。他出版的學術、翻譯專著達30部,其中有《基本樂理》、《律學》等,參與主編《中國音樂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等。1983年起主編中國首部《音樂百科辭典》,被譽為中國音樂理論界的泰鬥。

瑞安鼓詞最有名氣的藝人:阮世池

瑞安最有特色的文化莫過於鼓詞。說起瑞安鼓詞,必提阮世池。

阮世池是莘塍垟底村人,12歲從藝,13歲登臺獻唱。他善於吸收融合其他曲種曲調,形成了“阮派”唱腔纖細華美的獨特風格,有浙南“梅蘭芳”之稱。1958年,全國首屆曲藝會演在北京舉行,他演唱的鼓詞《不靠天》榮獲優秀演出獎,受到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

阮世池壹生奉獻給了鼓詞事業,整理舊詞稿、撰寫新鼓詞、義務提攜晚生後輩、培養壹批高水平的鼓詞名家……現年88歲的阮世池是溫州鼓詞“阮派”唱腔的掌門人,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2年2月24日,我市將第壹個“文化良種”基地——溫州鼓詞演唱基地,安置在莘塍街道下村村蓮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