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王紀傳語文文言文閱讀

王紀傳語文文言文閱讀

1. 語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譯

尹洙,字師魯,河南人。年輕時與哥哥尹源都以儒學出名。考取進士,調任正平縣主簿。歷任河南府戶曹參軍、安國軍節度推官、光澤知縣。考試書判成績優秀,改任山南東道節度掌書記、伊陽知縣,有能幹的名聲。因為大臣的推薦,被召回朝考核,任館閣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範仲淹被貶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讀詔諭,警誡各級官吏不要結黨營幫。尹洙上奏說“:範仲淹素來赤膽忠心光明磊落,臣與他是師生兼朋友的關系,也就是範仲淹的黨羽。如今範仲淹因為結黨營幫被治罪,臣也不能茍且免罪。”宰相發怒,革了他館閣校勘的職,再去任掌書記、唐州酒稅監。

西北地區長期平安無事,尹洙做了《敘燕》、《息戍》兩篇文章,認為戰備不可松弛。

尹洙又寫了《述享》、《審斷》、《原刑》、《敦學》、《矯察》、《考績》、《廣諫》,與上兩篇合成《雜議》***計九篇奏上給朝廷。

尹洙為人內剛外和,博學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經過五代,文風柔弱。到宋初,柳開開始做古文,尹洙與穆修再發展這壹文風。他的文章簡練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從趙元昊叛亂,尹洙無時不在軍隊中,所以對於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學說,闡述作戰防守的勝敗,全面論述了當時邊疆戰爭的利與害。他又想訓練當地民兵代替守軍,以減少邊疆軍費,作為抵禦外敵的長期政策,但都來不及實施,趙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調離並且被治罪了。降為崇信軍節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認為是劉的奏文害了他。調任均州酒稅監官,感染疾病,沿著送公文的路到南陽訪求醫生,後去世,年僅四十七歲。宰相韓琦為尹洙講話,於是朝廷追認恢復他的舊官,並將他的兒子尹構錄用做官。

希望會對妳有所幫助,滿意的話望采納!

2. 王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也先侵犯京師,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眾人不敢前去,王復請求出行。於是升遷為右通政,代理禮部侍郎,與中書舍人趙榮偕同前往。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返回後仍擔任通政事務,再升遷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裏奔赴作戰不恰當,並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

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功,應不許可。”於是停止。

毛裏孩侵擾邊境,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西的邊疆守備。從延綏到甘肅,觀察地勢,進言說:“延綏東起黃河岸邊,西至定邊營,縈繞二千多裏。險要關口全在內地,而境外並無屏障,只憑墩堡來防守。軍隊反而駐紮在裏面,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敵人壹旦入境,官軍還沒有行動,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相隔五百多裏,烽火不能連接,寇賊到了,老百姓還不知道。請遷移府谷、響水等十九個堡壘,置於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而從安邊營至慶陽,從定邊營至環州,每二十裏築墩臺壹個,***計三十四個。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以求聲息相聞,易於防守抵禦。”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築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許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軍的,請求發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現在不應該創立這個制度。”於是只是命令建塔,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皇帝於是傳旨,命令他辭官歸鄉。死後,被贈予太子太保,謐號莊簡。

3. 郝景春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譯文供參考:

郝景春,字和滿,江都人。鄉試中舉,授鹽城教諭,因犯過失而罷職歸家。啟任陜西苑馬寺萬守監錄事,後調為黃州照磨,代理黃安縣事。到任剛三日,農民義軍突然來攻城,景春等堅守八天八夜,義軍撤走。

崇禎十壹年(1638),升任房縣知縣。農民起義軍領袖羅汝才率九營之眾向熊文燦請降,文燦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猶豫起來。景春單騎至義軍兵營去勸說,並與汝才及其同黨白貴、黑雲祥歃血為盟。汝才到文燦軍門投降,而所部諸營分駐於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與貴、雲祥駐於房縣城郊。當時,鄖陽各縣城墻都被破壞,只有房縣有賴於景春安撫,大體上可以防守。然義軍雜處其間,居民日夜不安。景春與主簿朱邦聞、守備楊道選壹方面修理防禦工事,壹方面與義軍諸營和睦相處。

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谷城舉兵反明,約汝才壹同行動。景春子郝鳴鑾還是生員,有萬夫不敵之勇,他對其父說:“房縣城為敵攻擊目標,僅疲憊瘦弱的士兵不過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鎧甲去見汝才說“:妳難道不念曾與我父親燒香盟誓之言嗎?希望妳慎重,不要與張獻忠壹同作亂。”汝才假意允諾。鳴鑾察覺出汝才的允諾並非真心誠意,回來與道選領兵登城防守,而獻忠所遣前鋒已至城下。鳴鑾等斬義軍將領上天龍,遣使向熊文燦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見到文燦。

不久,義軍大隊人馬至房縣城下,獻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隊伍打紅旗。忽然兩軍合在壹起並力圍攻。義軍將領白貴、黑雲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讓給我們,保證無事。”獻忠又令張大經來勸降。景春在城上大罵,鳴鑾且守且戰,堅持了五天五夜。義軍損失不少,獻忠左足受傷,其心愛戰馬也被殺死。守軍指揮張三錫開北門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選在巷戰中犧牲。大經促使汝才勸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問他府庫財物何在,景春厲聲道“:庫藏若還有財物,妳們也破不了城!”義軍殺壹典史、壹守備來恐嚇他,景春終不屈服,與其子鳴鑾壹道被殺。其仆陳宜和朱邦聞壹家都死。朝廷聞知,贈景春尚寶少卿,建祠奉祀,後又改贈太仆寺少卿。

4. 李文定報德文言文閱讀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報德

李文定公家甚貧,同巷李生,每推財以濟之。公感其意,拜為兄。尋舉進士第壹,李生遣人奉書通殷勤①,公口謝之而已,不答。書生慚,謂公挾貴忘舊,遂不復相聞。

後十年,公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義,願授壹官,以報其德。詔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書州將,令送生至公所。公與敘舊好,且謝曰:“昔日周旋③,極不敢忘,幸被誤恩④,乃獲所願。”

眾然後服公性度弘遠⑤,非狹中淺見之人所能度。

[註釋]①通殷勤:敘述懇切深厚的友誼。②周恤:照顧,接濟。③周旋:交往,交際。這兒引申為照顧,接濟。④幸被誤恩:幸好被皇上錯誤地施與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這是自謙的說法。⑤性度弘遠:性情氣度弘大長遠。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謂公挾貴忘舊 ( )

(2)極不敢忘 (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

致書州將,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進士後,為什麽對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謝之而已”?

4.李文定是壹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寫信給州府官員,讓他們(派人)護送李生到自己的處所

3、因為當時無法用行動來報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圖報,氣度弘大

5. 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答案,龐德字令明

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為郡吏州從事、、、、、、又賜子會等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會勇烈有父風,官至中尉將軍,封列侯。

註譯:龐德傳龐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輕時曾擔任郡吏、州從事。

初平年間,跟隨馬騰攻擊反叛的羌人、氐人,屢次立功,逐漸升到校尉。建安年間,曹操在黎陽征討袁譚、袁尚。

袁譚派郭援、高幹等人在河東郡搶掠,曹操命鐘繇率關中眾將討伐他們。龐德隨馬騰的兒子馬超在平陽抵禦郭援、高幹,龐德擔任先鋒,進攻郭援、高幹,大獲全勝,親自斬了郭援。

被任命為中郎將,封都亭侯。後來張白騎在弘農郡謀反,龐德再次隨馬騰征剿,在兩座崤山之間大破敵軍。

每次出戰,龐德總是攻陷敵陣,打退敵人,在馬騰軍中最為勇猛。後來馬騰擔任衛尉,龐德留在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敗馬超,龐德隨馬超逃入漢陽郡,據守冀城。後來又跟馬超跑到漢中,投奔了張魯。

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部隊投降了。曹操早就聽說龐德驍勇,任命他為立義將軍,封他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

侯音、衛開等人占據宛城叛變,龐德率領部下與曹仁奪取了宛城,斬了侯音、衛開,便往南駐紮在樊城,討伐關羽。樊城的眾將因為龐德的哥哥在漢中蜀軍裏,對他產生懷疑。

龐德常常說:“我蒙受國家恩惠,要為國盡義捐軀。我要親自攻打關羽,今後我不殺關羽,關羽就該殺了我。”

後來他親自同關羽交戰,射中關羽前額。那時龐德總騎白馬,關羽的士兵稱他為白馬將軍,都很怕他。

曹仁讓龐德在樊城北邊十裏的地方屯紮,碰上連著下了十幾天大雨,漢水泛濫,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龐德同眾將上堤躲水,關羽乘船進攻,四面包圍用弓箭射堤上。龐德披甲持弓,箭無虛發。

將軍董衡、部屬將領董超等人想投降,龐德都處死了他們。從清晨壹直戰到過午,關羽攻擊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龐德對督將成何說:“我聽說良將不怕死,不茍且偷生,烈士不毀大節來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憤怒地投入戰鬥,膽氣也越來越壯,但勢越來越大,將士們都投降了。龐德同部下壹名將領、兩名伍長彎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營中。

因為水大船翻了,弓箭遺失,龐德壹人抱著船沈到水中,被關羽俘獲。龐德站立不跪,關羽對他說:“您哥哥在漢中,我想用您為將軍,為什麽不早投降呢?”龐德罵關羽說:“妳小子,什麽叫投降!魏王率領雄兵百萬,威振天下。

妳們的劉備不過是個庸才,豈能和魏王對敵!我寧肯做國家的鬼,也不當賊人的將。”於是被關羽所殺。

曹操聽說後很悲痛,為他的死而流淚,封他兩個兒子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龐德陵墓送去謚號。

下詔說:“從前先軫為國捐軀,王雛絕食而死,喪身殉節,前代人都贊美他們。龐德果敢剛毅,赴難立名,當時人們就稱贊他,他的大義在當時就很崇高,寡人懷念他,贈他壯侯的謚號。”

又賜給他兒子龐會等四人關內侯的爵位,各食邑壹百戶。龐會勇猛剛烈有他父親的風格,官作到中尉將軍,封為列侯。

6. 文言文閱讀,範正辭治饒州

範正辭,太平興國(查下來好象是宋朝的壹個年號,例如:太平興國二年)中期的人,因為饒州有很多沒有處理的訴訟,他被派往那裏做知州(知州:官職)。

他到達後連夜全部判定、解決案件,當地的官吏因淹獄(長期擱置的案件而使囚犯長期困於獄中)被停職的有63個人。範正辭命令料州的官兵把這些人送到京城去(看意思好像是充軍),有壹個叫王興的人,因為留戀故鄉,害怕去京城,範正辭就故意弄傷他的腳,用嚴正的命令殺了他(也就是殺壹儆百啦)。

王興的妻子上訴,宋太宗召見範正辭,讓他在大堂上解釋這件事,範正辭義正嚴詞的說:“東南的幾個郡富饒殷實、繁榮昌盛,人心比較容易浮動,王興竟敢鬧事,煽動民心。如果這樣的情況失去控制,那麽我將沒有處理犯罪的空間了。”

皇帝贊賞他的果敢決斷,特意給他調職,讓他去江南做轉運副使(轉運副使:官職)。饒州有個州民叫甘紹的,被盜賊群抓去,州裏抓住他們14個人,屈打成招被判死刑要被殺死了。

範正辭按部就班,循循善誘的詢問他們,14個人都哭了。範正辭查下來此案件並非真實情況,命令把他們幾個遷移到其他地方問訊。

後來有人舉報告訴他盜賊的所在地,範正辭悄悄召集軍隊想乘其不備逮捕他們(掩捕:乘其不備而逮捕) 。盜賊發覺了他的動向逃走了,範正辭立即壹個人騎馬追出城郊20裏追到他們。

盜賊操控弓劍、拿著槊(武器名)逼向範正辭,範正辭大叫壹聲,用鞭子抽打他,打中盜賊的2只眼睛,他仆倒在地,其余的盜賊渡江分散逃走了。被他用鞭子打傷的人還有氣息,在他的身旁發現他遺棄的贓物,按照他的罪狀讓他伏法,被冤枉的14人都得到釋放。

這是我鄉裏的事,郡裏的人大多不知道這件事。

7. 紀水沙連文言文閱讀答案

紀水沙連

從鬥六門沿著山嶺進入,經過牛相觸,往濁水溪的源頭走,第二天就可以到達水沙連內山地區.山中有蠻蠻、貓丹等十個原住民部落,人數有上千名,他們個個兇猛強悍,不是很柔順服從,而君王德化的傳布,只能懷柔籠絡這些原住民,力求不斷絕關系罷了.

水沙連嶼位在深潭中,島上山丘像肉瘤般小,浮在水面上.潭水的四周都是大山,山外有溪流包圍環繞,紛紛從山口流入會聚,形成這個深潭.深潭的寬度有八、九裏,四周大約有二、三十裏,中間高聳著壹座小島,山色青蒼,水面翠綠,環視四周壹片曠遠迷茫,竹子、樹木參差不齊地生長著,加上白雲飄飛,鳥兒啁啾,古代所說的仙山蓬萊和瀛洲,應不會超過這座水沙連嶼.

原住民環繞著小島建造房屋來居住,屋子極為稠密,特別空出中央山頭的部分,像人露出頭頂的樣子.山頂寬廣平坦,非常可愛,我詢問他們空出中央的緣故.原住民老人說:「從以前相傳下來這樣的禁忌,如果在山頂建造房屋,部落裏就會有火災,所以不敢打它的主意.」島上沒有田地,岸邊有許多蔓生的野草,原住民取來竹子、木頭,編結成筏子,架設在水面,然後鋪上草、堆上土來耕種,於是種有稻谷,這稱為「浮田」.潭水很深,魚頗肥美而且繁多,原住民不使用魚網捕魚,他們駕著獨木舟,帶著弓箭來射魚,沒多久射得的魚多到滿竹筐.回到部落後打開家裏所藏的美酒,夫妻子女全家大小就大口吃魚,高聲唱歌,對他們而言,實在不知道有什麼帝王的作用!「蟒甲」(獨木舟)是原住民的船名,它是挖空單壹樹幹制造而成,靠劃動雙槳來渡水,大的獨木舟可容納十多個人,小的可容納三、五個人.由於小島四周都是水,沒有陸路,出出入入都要靠獨木舟.外面的人想要到他們的部落,壹定要舉起燃燒野草的火把,以所起的煙作為信號,原住民看了就劃著獨木舟來迎接,不如此的話是不能到達部落.

唉!在群山環繞中有這樣壯麗的潭水,在廣大的潭水中更有這樣秀麗的小島,藉著種浮田自食其力,劃著獨木舟出入往來,古代仇池公所住的地方哪值得相提並論呢!至於武陵漁夫誤入桃花源的事情,我以前曾經懷疑它荒唐怪異;現在以水沙連的景觀來看,我終於相信陶淵明並沒有欺騙我啊!但是原住民接受教化的程度還不深,壹定要時常帶著士兵來遊憩,在心情上並不暢快,而且也怕山神會譏我膽怯.期望當政的官員,能夠修養文德以深入感化原住民,使每個人都能來這地方遊樂,那麼就不只是我壹個人的福氣了.

8. 李崇矩,字守則.文言文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

4.C(直:通“值”,價值)

5.C(①是說李崇矩得以免罪;②是周祖的善行;⑤表現李崇矩采用懷柔政策,收服黎人)

6.D(“把自己的財物遺落在洞穴中”分析有誤。原文“崇矩悉抵其洞穴撫慰,以己財遺其酋長”,這裏的“遺”應該翻譯為“贈送”,不是“遺落”)

7.(1)我與史公得到後漢的厚恩,同心盡力,***同輔助王室,但(由於)被奸邪構陷,史公最終遭到大禍,我也僅僅免於壹死。(註意“戮力”“獎”“構”“罹”的翻譯,註意“為……所”被動句式)

(2)趁機上書皇上:“上黨是我的故鄉。我的父親還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讓我護送靈柩回到京師。”(註意“因”“槁”“願”“櫬”的翻譯,註意判斷句式)

參考譯文:

李崇矩字守則,是潞州上黨人。年幼時孤貧,有善行,為鄉裏人所推服。漢祖在晉陽起兵,駐紮在上黨,史弘肇當時任先鋒都校,聽說崇矩的名聲,召來任為親吏,乾祐初年,史弘肇總領禁兵兼任京城巡檢,常常殘殺軍民,身邊的部屬害怕,慢慢都離開了他,只有李崇矩事奉他越發謹慎。弘肇被誅殺時,得以身免。

周太祖與弘肇向來交情很好,即皇帝位後,訪求弘肇的親屬故交,找到崇矩。對他說:“我與史公得到後漢的厚恩,同心盡力,***同輔助王室,但(由於)被奸邪構陷,史公最終遭到大禍,我也僅僅免於壹死。妳是史氏家的故吏,請妳替我尋找他家的近屬,我要憮恤他們。”崇矩推薦史弘肇母親的弟弟福。崇矩歷來主持他家家事,把財產都收集攏來交給福,周太祖贊美他,把他收用在世宗軍中。

宋朝初年,李筠叛亂,任命崇矩率領龍捷、驍武左右射禁軍數千人駐屯河陽,率領所部進攻大會砦,攻克下來,斬敵五百人。改任澤、潞南面行營前軍都監,與石守信、高懷德、羅彥瑰在碾子谷***同大敗李筠的部隊。澤、潞平定時,派崇矩先入城,收管圖冊,管理府庫。趁機上書皇上:“上黨,是我的故鄉。我的父親還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讓我護送靈柩回到京師。”皇帝答應他的要求,賞賜很多。部隊回到京城,正遇判三司張美出任地方官,朝廷任命崇矩為右監門衛大將軍。

開寶初年,跟從皇帝征伐太原。軍隊班師回朝途中,任命崇矩為後殿。駐紮在常山,染上疾病,太祖派太醫診治,命他乘涼車回京城。崇矩叩頭說:“涼車是天子的座車,讓我乘坐此車是加速我的死亡啊!”堅決謝絕得免。

太平興國二年夏天,黃河河防常常決口,詔令崇矩乘驛馬從陜到滄、棣,巡視河堤。這年秋天,出京任邕、貴、潯、賓、橫、欽六州都巡檢使。不久,改任瓊、崖、儋、萬四州都巡檢使,部下軍士都害怕他,崇矩拿出所有的器皿金帛,壹***值錢數百萬,全部分給軍士們,他們才被感動。當時黎賊擾亂,崇矩到他們的洞穴壹壹加以撫慰,把自己的財物贈送給酋長,黎人都感德歸附。換任回朝,授任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雍熙三年,命他代替宋偓,任判右金吾街仗兼六軍司事。端拱元年,去世,終年六十五歲。追贈太尉,贈謚號為元靖。

9. 趙延壽 恒山人

趙延壽,本姓劉,恒山人。

父趙亢縣縣令。梁開平初,滄州節度使劉守文攻陷..縣,其稗將趙德鈞俘獲延壽,養為己子。

延壽少時容貌俊美,喜讀經史典籍。唐明宗先是將女兒嫁給他,待到即位,封其女為興平公主,拜延壽為駙馬都尉、樞密使。

明宗子李從榮自恃權勢,專橫跋扈,內外官員無不震恐,延壽請求補為京外官避禍,便出為宣武軍節度使。清泰(934~936)初,加魯國公,再次出任樞密使,鎮許州。

石敬瑭自太原發兵,唐派張敬達前往討伐。適逢敬達敗退,守晉安寨,延壽與德鈞前往援救,聽得晉安已破,逃至團柏峪。

太宗追及之,延壽與他父親壹同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