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所包含的節氣是白露,這句詩的意思是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句詩出自於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文是這樣的: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全詩的意思是: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裏,壹只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信,生死未蔔。正值白露時節,在戍樓鼓聲和孤雁哀鳴的映襯之下,詩人對兄弟的憂慮和思念之情愈發顯得深沈和濃烈。詩中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不僅寫客觀實景,更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感情,詩人以幻作真的手法,極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
此詩前兩聯側重寫景,後兩聯側重抒情,情景交融,結構嚴謹,首尾呼應。頷聯用語平易而意味新警,將“露”“月”前提、“白”“明”殿後,倒裝的句式頓收奇崛之效。全詩語言精工,格調沈郁哀傷,真摯感人。
白露節氣名稱的來歷:
白露節氣名稱的來歷在在古籍裏是這樣描述的,據元代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地面產生的水汽凝結成了露珠,秋天屬金,金色是白色的,所以白就是秋天露水的顏色,白露的出現也說說明天氣逐漸開始轉涼。
白露的“白”是根據古代陰陽五行來定的,古人認為春屬木,夏屬火,冬屬水,秋屬金,而金為白色,木為青色,水為黑色,火為赤色,土為黃色。所以就得來秋天的顏色為白,這就讓原本應該叫秋露的節氣最終定為了“白露”這個更加具有文化底蘊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