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墨家至上的著作有哪些?

墨家至上的著作有哪些?

代表墨子思想和墨家成就的著作,是《墨子》壹書。《墨子》,約成書於戰國中、後期,是墨子及其弟子所著、記錄墨子言行的總結性的著作。《墨子》壹書忠實地記錄了墨子的原形,原書十五卷,七十壹篇。後經秦漢之時,遺失十八篇,現存十五卷,五十三篇。其內容大體可分為五個部分:壹是“墨辯”類,包括《大取》和《小取》。這兩篇集中反映了墨子所建立的邏輯思想體系,在人類邏輯思想發展史上,可與希臘的亞裏士多德、印度的因明學媲美。二是“論說”類,可分為通論和專論兩部分。通論包括《親士》、《修身》、《所染》、《法儀》、《七患》、《辭過》、《三辯》***七篇,是壹般性地論述墨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專論包括《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誌》、《明鬼》、《非樂》、《非命》和《非儒》,***11 篇,每篇又分為上、中、下篇,除去遺失,現存24 篇,分專題論述墨子的政治思想,是全書的核心部分。墨家的許多至理名言,如“強不執弱,富不侮貧”,“言必信,行必果”,“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等,皆出於此類。三是“語錄”類,包括《耕柱》、《貴義》、《公孟》、《魯問》、《公輸》五篇,記錄墨子同外界辯論時的言行,是關於墨子生平的第壹手史料。四是“戰備”類,包括《備城門》、《備高臨》、《備梯》、《備水》、《備突》、《備穴》等十壹篇,集中講述了各種守城技法和兵法思想。五是《墨經》,《墨經》是《墨子》的重要內容之壹,包括《經》和《經說》,囊括了邏輯學、哲學、倫理學、經濟學、數學和物理學等各門科學的內容,稱得上是壹部微型的古代百科全書。《經》分為上、下兩篇,論列了各門科學基本概念的定義、分類和較簡單的論題。《經說》也是上、下兩篇,是解釋《經》的,指“為什麽是這樣”,突出其中成立條件。《墨經》涉及的自然科學發現有五十多條,在此僅舉幾例:如《經上》:“圓,壹中同長也。”(圓,壹個圓心,半徑都相等)把圓的定義說的明白曉暢。壹些專家認為,對於圓的定義,這是迄今最準確、最簡潔、最科學的定義。墨子是著名的工匠,墨家弟子大部分從事過工、農業生產,在建造宮舍、軍事設施及工藝制造,制作機械、工具中,隨時都會遇到幾何學等方面的問題。他們在學習和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又自己研究和歸納,整理出壹整套墨家幾何學的理論體系,涉及到端(點)、尺(線)、區(面)、厚(體)、圓、長方形、切線及線段的重合、相交、比較等知識。再如“力,形之所以奮也”。(力是改變物體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根本原因)。墨家的這條理論,可以看作是牛頓第二定律的早期表達形式,但比牛頓第二定律早了壹千七八百年,這不能不說是奇跡。除此,還有“杠桿平衡原理”,“斜面受力原理”等,並根據這些原理,制作了大量工農業、軍事器械,如“桔橰、轆轤、滑輪、懸脾(守城的軍事器械)、雲梯(軍事器械)等。光學方面,更是值得人們稱道。《墨經》中論述光學的條目很多,涉及到物影生成、小孔成像、光線反射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等許多方面。其中“小孔成像”的發現令人叫絕。墨經》

《墨經》是先秦古籍《墨子》的壹部分。《墨子》在《漢書·藝文誌》裏,記有七十壹篇,《隋書·經籍誌》裏記有十五卷,目壹卷。宋時亡去十八篇,現存十五卷五十三篇。在現存的五十三篇中,包括有《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四篇,這四篇,晉朝魯勝稱它為《墨辯》,又名《墨經》。後來人們又加上相鄰的《大取》、《小取》,將這六篇合稱《墨辯》。不過,科學史界所說的《墨經》,壹般是指《經》上下、《經說》上下這四篇。這裏也主要討論這四篇。

《墨子》的作者及成書年代,歷來眾說紛紜。《墨經》是《墨子》的壹部分,其編排體例及內容與《墨子》它篇又有明顯不同,這樣,關於《墨經》的著作年代,說法就更多。有人認為《墨經》是墨子自著;也有人認為《經》上下是墨子自著,《經說》上下是述墨子口說,有後學增補;更多的人則認為,《墨經》是墨家後學所作,是後期墨家在與別家爭辯過程中,為總結論辯經驗而編定的。綜合這些說法,倘若《墨經》確為墨子手筆,那麽它的成書年代當在公元前5世紀後半葉;倘若它是墨家後學所為,它的成書時間最晚也不會晚於戰國末年,因為戰國以降,墨學衰落,作為壹個學派,墨家已不復存在。這樣,《墨經》是公元前5世紀後半葉與前3世紀中葉之間我國先秦時代的著作,是可以肯定的。

《墨經》是中國學術史上壹大奇書,這既由於它的編排形式,更在於它的學說內容。

在形式上,《墨經》由多條組成,《經》與《說》雖然別為兩篇,但內容上則壹壹對應,《說》對《經》逐條加以解釋、闡發。因為每條經文與其相應的經說編在不同篇裏,所以為便於檢索閱讀,經說開頭標出其相應的經文中開頭或關鍵處的壹至四字,梁啟超稱其為“牒經標題”。標題與經說不連讀。這種“牒經標題”,在古籍中唯此壹家。非但如此,古人在抄寫《墨經》時,因其有些條目甚短,為節約篇幅,就將帛書《墨經》分上下欄直行書寫,每欄壹條,先在上欄自右至左抄寫到末端,再回到始端在下欄自右至左繼續抄寫。為防止閱讀時發生混亂,在《經上》上欄末端註明“讀此書旁行”(此五字在今本《墨經》中誤入正文)。《墨經》問世以後,鮮有註者,直到西晉,魯勝才首次為其作註。在註解過程中,魯勝嫌原來的《經》、《說》分列,閱讀不便,於是將《墨經》“引說就經,各附其章,疑者闕之”。可是,魯勝的調整又引起後人不滿,認為它打亂了《墨經》先秦時期分《經》上下和《經說》上下四篇的舊觀,要將其重新恢復過來。在恢復過程中,抄寫人不明書例,沒有遵守上下欄“旁行”書寫體例,而是上下欄插花抄寫,抄完上欄壹條,緊接著抄正對著的下欄壹條。這樣壹來,書的內容完全打亂,魯勝的註也佚失無存,《墨經》成了壹部天書,“歷千年而不能句讀”。壹直到了清朝,畢沅從“讀此書旁行”中悟到了此書的獨特編寫體例,《墨經》內容才逐漸為人們所了解。後來,梁啟超又指出了“牒經標題”的規律,《墨經》才慢慢為人們所讀懂。之後,註者蜂起,《墨經》研究出現熱潮。但由於《墨經》言辭簡約,加上錯亂已久,學界對《墨經》具體文字的解釋,至今尚未能統壹。不過,對於《墨經》的基本內容,也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內容上,魯勝曾指出:“墨子著書,作辯經以立名。”(《晉書·魯勝傳》)這是說,《墨經》主要是壹本關於論辯的著作。這壹評論是正確的。《墨經》的編寫,主要是為了總結墨家談辯派的論辯實踐,升華他們的論辯經驗,為其提供論辯武器和指導方針。在現存《墨經》中,邏輯學和認識論方面內容占比重最大,就充分體現了這壹指導思想。墨家要提高論辯藝術,就不得不在名辭、概念、邏輯等方面下功夫,這樣做的結果,自然就促進了科學進步。這在《墨經》中也有明顯表現。另外,《墨經》還把在論辯中為闡釋墨家學說而作的譬喻擴大到對自然和社會事物的定義。為在爭辯中取勝,對所涉及自然現象就要有所研究,甚至要進行觀察和實驗。這樣,《墨經》不僅包括了墨家關於認識論和邏輯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且包含了大量自然科學知識,在先秦諸子的著作中,它在這方面表現得很突出。

對於《墨經》富含科學精神這壹點,近、現代學者有比較壹致的看法。梁啟超在其《墨經校釋·自序》中說:“在吾國古籍中,欲求與今世所謂科學精神相懸契者,《墨經》而已矣!”錢臨照也說:“觀《墨經》之作,《經》上乃定義(Definition)之文,……《經》下為定律(Proposition)之文,……集數百條自然現象與思想之定義與定律於壹書,先秦諸子之著述中惟此《墨經》而已矣;求諸世界並世之古籍中,亦惟古希臘之少數著述始足以相埒,籲,亦盛矣。”(錢臨照,“釋墨經中光學力學諸條”,始發於1943年,重載於《科學史論集》,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墨經》中的科學知識,主要集中於數學、力學、光學諸方面。

《墨經》中的數學知識,充分表現了墨家高度的抽象思維能力。這裏有對數學壹些基本概念的定義,如對於“中”的定義,《經》上謂:“中,同長也。”《經說》上解釋道:“中,自是往相若也。”這壹定義適合於各類幾何形體,非常準確。再如,“同長,以正相盡也。”這是對兩線段相等所作的定義,十分貼切。又如對於圓的定義,《經》上定義道:“圓,壹中同長也。”圓只有壹個圓心,從圓心起到圓周上任何壹點長度都相等。這樣的定義,即使在今天看來,也無可挑剔。《墨經》的數學,主要集中於幾何方面,涉及到點、線、面、方、圓等幾何概念,以及幾何體彼此間相互關系問題。此外,也涉及到數學其他分支,例如《經》下提到,“壹少於二而多於五,說在建位。”這是對十進位值制的強調,在數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力學方面,《墨經》中相關條目更多,涉及的內容也更廣泛。《墨經》討論了力的定義,討論了運動的分類、運動和時空的關系、物質結構、應力和應變等。對圓球的運動和它的隨遇平衡、輪軸和斜面的受力等都有扼要論述。書中記述了浮力,對浮體沈浸在水中的部分和浮力的關系,有大致正確的認識。該書還探討了壹些簡單機械的工作原理,反映了古人在長期實踐中,在應用簡單機械如杠桿、滑車、輪軸、桔橰、轆轤等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力學知識。在壹本書中集中討論這麽多的純粹力學知識,這在古籍中是不多見的。

尤為值得壹提的是《墨經》中的光學知識。《墨經》中涉及光學的壹***有八條,對這八條,錢臨照有精辟論述,他說:“這八條光學文字雖為經下八十余條中的壹小部分,但八條文字的本身是經過作者縝密的考慮,把它排成壹個很合乎科學意義的次序,這決不是偶然的事。這八條中第壹條是述影的定義與生成。第二條說明光與影的關系。第三條則暢言光是具有直線進行的性質的,並且描寫壹個針孔照像匣的實驗來說明它。第四條說光有反射的性能。第五條論光和光源的關系而定影的大小。這五條論光和物和陰影的關系。從第壹條影的定義起到第五條的光、物、影三者間復雜的關系為止,物理學中光學的論影的部分已完備了。從此以下就是論物和像的關系了。第六條述平面鏡中物和像的關系。第七條進而述凹球面鏡中物與像的關系。第八條則述凸球面鏡中物與像的關系。這樣光學中論像的部分也就完畢了。影論、像論有了,幾何光學的基礎打下了,首尾具備了。這樣有條理的、完整的記載,文雖前後僅八條,寥寥數百字,確乎可稱二千多年前世界上偉大光學著作。”(錢臨照,“論墨經中關於形學力學和光學的知識”,《科學通報》,2卷8期,1951)

除此之外,《墨經》還包括了其他壹些有關科學內容,反映了我國先秦時期所達到的科學水平,是壹份研究我國古代科學,特別是物理學方面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