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書籍裝幀的技術,壹步壹步的優化,妳知道嗎?

書籍裝幀的技術,壹步壹步的優化,妳知道嗎?

書本,作為壹種文字以及知識的載體,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著。最早的文字符號大都記載在巖石及壹些可以鑿刻的物體上,再到後面就出現了鑿刻在龜甲和骨頭上的甲骨文。隨著文明的發展,記錄文字符號的載體也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

甲骨文

卷軸裝訂是最早的中國傳統書冊的裝幀形式,它裝訂的方法是通過使用很多張紙粘起來,連接成壹個很長的篇幅,再用木桿作為它的軸,奢侈壹些的也有使用金、玉、瓷、象牙作為這種裝訂方式的軸。這種裝幀方式在唐朝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加上當時的書籍大多數為抄寫在紙張上的,最後再被裝成卷子,所以到了後來的書都沿用以前的稱呼,叫做卷書。即使到了現在,也能經常看到很多書畫仍然使用卷軸式的裝幀方式,最常見的壹般都是立軸和橫軸的兩種。

卷軸

在唐朝末期,出現了壹種新的裝幀方式,也就是同樣為中國傳統書冊裝幀方式之壹,經折裝。這種裝訂方式最初出現在唐朝末期,它采用的裝幀形式是利用壹個長卷,把它壹正壹反地翻折疊在壹起,將它變成長方形的壹大疊,最後再這壹大疊長卷的最外層壹前壹後各追加壹張質地更加堅硬的硬質紙張保護。這種裝幀方式多見與僧侶宣傳講解佛經的時候手上持有的經卷,所以這種裝幀方式又被統稱為梵夾裝。這樣裝幀的書籍會比之前的卷軸裝更加便於人們進行閱讀。

經折裝

使用經折裝這種裝幀方式既然有它的優點,那麽它肯定也有缺點,由於采用經折裝這種裝幀方式的書籍,在長期的翻閱以後,書籍的折縫處經常會斷裂開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斷裂形式,才啟發了人們發明了壹種新的裝訂法:蝴蝶裝。這種裝幀方式是最早采用書頁成冊的裝幀方式,最早出現的冊頁書籍就是“蝴蝶裝”。它的裝訂形式是通過把每壹張書頁按照中縫進行對折,將印有文字內容的壹面朝裏,再以中縫為基準,把整本書每壹頁對齊,然後使用糨糊把它們黏在另外壹個包裝紙上,最後就成冊。由於采用蝴蝶裝的方式裝訂的書籍翻閱起來就像蝴蝶在用兩翼翩翩飛舞,所以就起名為蝴蝶裝。在這種裝訂方式中,包裝在書籍前後的硬質紙就是“書衣”,書衣的左側可以貼寫書名等信息,翻閱的壹面被叫做“書口”。到這裏已經差不多有現代書籍的意思了。

蝴蝶裝

這種裝幀方式隨著經折裝出現在唐朝後期,但是蝴蝶裝在宋朝極其盛行,到了元代都還在沿用這種裝幀方式,最後在明代被淘汰。同樣的,蝴蝶裝既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蝴蝶裝它好就好在不像壹般的冊頁書把較大的幅面分為兩半,便於閱讀,同時蝴蝶裝書籍存放時書口朝下,四周朝外,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蟲防塵效果,不會輕易使內部的文字內容受損。但是蝴蝶裝的缺點就在於閱讀時,翻閱壹面會遇到兩面的空白,也正是因為如此,到最後蝴蝶裝被“包背裝”所取代。

包背裝

包背裝又被稱為裹背裝,是在蝴蝶裝的基礎上改進發展而成的新型裝訂方式,起源於南宋後期。它裝訂采用的策略是把書頁背對背正折起來,讓文字面朝向外部,將版口視為書口,讓書頁的兩邊粘在書脊上,最後用紙撚穿訂,加上書衣繞過書背進行包裹。這種裝訂方式大致和蝴蝶裝相似,但是因為書頁正折,版心朝向外部,所以每壹頁的文字都是相連的,相比起蝴蝶裝更加易於閱讀。包背裝在克服了蝴蝶裝的閱讀不便等等缺點的同時,還保留了蝴蝶裝書背粘連的優點,加上本身特有的穿孔裝訂,使得書的牢固程度大大提升。

穿孔裝幀

南宋時還出現了“線裝”的書籍,這種裝幀方式是將書頁連同前後的書皮裝訂在壹起。雖然這種裝幀方式出現在南宋,但是真正開始流行起來是在嘉靖以後,在清代基本上就已經默認采用這種線裝的裝幀方式來裝訂書籍。線裝裝幀標誌著我國古代書籍裝訂基本走向成熟,也是我國傳統書籍裝訂的最後發展階段,它特別受歷代的藏書家喜愛。

古書

書籍是人類偉大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意誌和理想的最佳體現,是表達人文思想,傳播知識,積累文化藝術的載體。在人類的人文科學不斷進步的今天,人們對於精神世界的追求越來越“苛刻”,幾乎對任何與精神追求有關的事物都是以挑剔的眼光去對待的。而書籍裝幀的發展進程,正是人類越發在意和享受精神追求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