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梧桐山是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的壹座山,由羅湖區、鹽田區和龍崗區圍繞,覆蓋面積為31.82平方公裏。
主峰大梧桐高達海拔943.7米 (壹說973.7米,比香港的鳳凰山(934米)頂峰為高,與香港的大帽山頂峰(957米)接近) ,是深圳市的最高點。
梧桐山位處海濱,與香港新界的山脈壹脈相承、溪水相連。
從海邊仰視梧桐山,山勢特別挺拔、壯觀,是深圳地理位置的最高點。
山中經常雲霧繚繞,變換莫測;山頂與市區的溫差相當大,夏季清涼宜人。
梧桐山以“稀”、“秀”、“幽”、“曠”著稱,是民眾登高休閑的理想去處。
山區植物茂盛,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珍稀動植物的庇護地和資源庫之壹,有維管束植物233科764屬1376種,其中的刺桫欏、穗花杉、白桂木、土沈香、粘木等被視為珍稀、瀕危物種;野生動物有24目64科196種,如蟒蛇、鳶、赤腹鷹、褐翅鴉鵑、穿山甲、小靈貓等。
梧桐山山麓有深圳著名的園林景觀:東湖公園和仙湖植物園。
根據對化石的采集與研究判斷,梧桐山山區是由地質史上的侏羅紀時期火山噴發而形成的。
梧桐山所在的侏羅紀火山是粵東火山帶的壹個支脈,居浙、閩、粵火山活動帶之粵東次活動帶,受力於庫拉—太平洋板塊的俯沖擠壓而爆發火山。
梧桐山地表有超過50%的面積分布著火山巖,包括海拔944米的山頂,從而證明是火山噴發造就了高聳入雲的梧桐山。
有深圳地質專家認為,位於深圳大鵬半島的七娘山與梧桐山屬同壹地質時期火山運動形成的,距今有9700萬至1.54億年。
關於梧桐山名字的來歷,根據深圳晚報的《梧桐山名考》壹文,目前有三種可能的推測。
第壹種推測是梧桐山群山跌宕、綿延起伏,俯瞰梧桐山,她猶如壹條蜈蚣,彎彎曲曲,綿延數十裏,因此最初稱其為蜈蚣山,但由於梧桐和蜈蚣正好諧音,於是以訛傳訛,蜈蚣山就慢慢演變為梧桐山。
第二種推測是梧桐山上分布有大面積的藜蒴,有人稱藜蒴為桐子樹或爆梧桐,所以她因藜蒴即桐子樹或爆梧桐而得名。
第三種推測是梧桐山因多產梧桐異草而得名,這裏的梧桐異草是指像梧桐壹樣具有靈性的植物,如蘭科等具有較高觀賞和藥用價值的植物。
梧桐山名的考證——
為進壹步考證梧桐山名稱的由來,《梧桐山名考》壹文的筆者還查閱了大量當代的地名文獻。
在賈文毓、李引主編華廈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的《中國地名辭源》中,第419頁收錄了梧桐山:“在廣東省深圳市區東北約7000米處。
海拔943.7米。
以山上多梧桐樹得名。”此論與古籍記載壹致。
梧桐分布於我國和日本。
據《廣東植物誌》介紹,在廣東也只有栽培的梧桐,沒有天然分布。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進行過多次梧桐山植物資源調查,既沒發現有天然的梧桐,也沒發現人工栽培的梧桐。
梧桐山現在有沒有梧桐?回答是肯定的。
1999年,為填補梧桐山沒有梧桐這個空白,筆者從湖南長沙烈士公園采回壹批梧桐的種子,在五畝地苗圃播種育苗,成功培育出苗木壹百多棵。
這些苗木大多種在北站和鹽田站周圍,成活了六七十棵。
後來由於兩站周圍都進行了施工改造,大部分梧桐沒有保存下來。
目前只有鹽田站旁壹棵,2009年9月9日測量,該樹已長到7.1米高,胸徑8.6厘米。
此樹已是梧桐山唯壹的梧桐了,值得加以保護。
顯然,梧桐山的名字來源不是以上的梧桐樹。
“其木多梧桐”中的“梧桐”是哪種植物呢?我們經過走訪當地老人得知:梧桐山上分布有大面積的黧蒴,因其形態似梧桐,當地人稱之為桐子樹或爆梧桐,梧桐山因黧蒴即桐子樹或爆梧桐而得名。
經調查得知,藜蒴是梧桐山的優勢樹種,梧桐山有353.9公頃的藜蒴天然林,占風景林總面積的13.3%,蓄積量達21356.9立方米。
綜上考證可得出結論:之所以叫梧桐山,是因為山上多梧桐樹,而這梧桐樹不是植物分類學上的梧桐,而是黧蒴。
其實早在我國的《詩經》中就有關於梧桐的記載:“鳳凰鳴矣,於彼高岡。
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這詩說的是梧桐生長茂盛,引得鳳凰啼鳴。
《莊子·秋水篇》中也提到梧桐:“南方有鳥,其名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
這裏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壹起,“鹓雛”就是鳳凰的壹種,他說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
可見梧桐的高貴,唯有梧桐鳳凰來,鳳非梧桐不棲。
“鳳棲梧桐”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梧桐樹因此被賦予靈性,也表達了人們對梧桐山的美好願望。